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从基层治理创新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2022-10-14 要闻

“我们既要坚持好、巩固好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又要完善好、发展好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2019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实践证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

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

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

时间回拨到2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武汉东湖新城社区全体社区工作者时指出,“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2020年抗疫期间,武汉市组织全市5.5万名党员干部紧急下沉支援社区,增援正在进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排查“街垒战”。通过加强小区党建,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守严守牢疫情防控的关键阵地。

“通过党员来引领基层群众,在围绕社区服务、社会治理方面,大家群策群力、积极参与,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参与社区治理的踊跃度有很大提升。”东湖新城社区党委书记陶久娣说。

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强、把基层政权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才能稳固。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等相继出台,全面推行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成为共识,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在千头万绪中下好“绣花功夫”?

只有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拓展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才能构筑好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打通每一个“神经末梢”,使政治方向不偏离,资源能力有保障,不断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共建共治共享,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立场

2005年12月成立的湖南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龙马社区具有区域大、片区多、单位多、企业多等特点。

“小社区”如何撬动“大单位”?近年来,龙马社区发动辖区单位联合成立“党建联盟”,建立了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共建清单等“三张清单”,实施“群众点单、支部制单、党建联盟成员接单、群众评单”的互动服务模式,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把社会治理变成亿万人民参与的生动实践,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

2020年1月7日,北京大兴居民李先生反映自己居住的小区门口高峰时段经常堵车,希望在此处增设一处红绿灯。

1月9日,他得到大兴交通支队回复:“经研究,将此处纳入人行横道信号灯安装计划,预计5月31日前安装完毕。”

人民群众的一件件小事就是民生大事,积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为老百姓干实事。北京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接诉即办”与“吹哨报到”联合打通了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政府服务在互联网时代提速,凸显新时代新气象。

共建的力量来自人民,共治的智慧出自人民,共享的成果为了人民。这项建议的采纳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优势所在的生动写照。

当前,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已经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断彰显“中国之治”新优势。

据新华社电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