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社区“旧颜换新装”,上大学子以艺术助力社区建设
2022-10-1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为满足社区百姓精神文化需求,助力社区文明建设与开展,从2021年开始,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星梦车棚”实践团在耿敬教授的带领下,先后七次进入陆家嘴的东昌社区开展实地调研。在学院艺术乡建传统的引领下,社区学院的学子们创造性地探索了艺术与老旧社区的联结方式,丰富了艺术社区建设的研究,也让这些社区在新时代焕发了蓬勃的生机。

 社区初印象  打破艺术与生活的边界 

今年1月5日,东昌社区的居民如往常一样推着车走进“星梦停车棚”时,眼前出现的是一番新景象——车棚还是那个用来停车的车棚,但目之所及的各处墙面上,分门别类布置着龙门石窟的文物图片、介绍、海报等。这是“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东昌社区展”的展览现场,也是被评为上海市“艺术进社区”示范项目的“星梦停车棚”迎来的又一个博物馆水准的专业展览。

这也是继“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图片展进入“星梦停车棚”后,上海大学博物馆进行的第二期展览进社区活动。作为品牌公教活动,馆方携手专业社工机构把 “博物馆同款”内容带到陆家嘴社区居民身边,让每一名进车棚取放车辆的居民,都会“意外”欣赏到高水准的文物展览。

而这一展览,就是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星梦车棚”实践团成员第一次进入东昌社区,协助筹办的艺术展。

在筹办过程中,同学们也对策展人艺术家王南溟进行了访谈。团队成员了解到,东昌新村作为一个老旧小区,一直以来缺乏活力。2019年起,社区组织和艺术家对东昌新村的车棚进行改造,在居民积极参与志愿者工作中,这个原本脏乱的车棚已经成为整个东昌社区的地标性建筑,是小区居民引以为豪的骄傲。艺术家王南溟所强调的当代艺术的最大特征便是打破艺术与生活的边界。艺术展览将生活空间中常见的车棚变成了一个自助式博物馆,团队成员了解了艺术进社区的具体历程,初次看到了打破艺术与社区的边界的可能性。

2022年1月9日,团队成员参与了在东昌社区举办“新文科在东昌路”的学生论坛,分享了多月来对社区的观察与感受。石林兰同学发表主题演讲,汤婷婷同学在圆桌讨论中积极发言。大家认真汲取了不同学科对于艺术进社区的实践经验,并发表了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从上半场乡村社区的艺术实践到下半场的城市社区项目艺术,成员们进一步增进了对东昌新村各个艺术实践项目的了解,也对老旧社区如何从艺术角度进行改造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思考。通过多学科视角,大家对于社区问题产生了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大家有了新的灵感,也希望能不断推动新文科建设迈向高水平,为老旧社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八月再相遇  艺术让社区变得更美好 

2022年8月,团队成员再次进入东昌社区,通过观察与访谈得知,居民已经将这个外界普遍认为先潮与艺术的车棚视作日常“行”的一个部分,这展现出了社区内部艺术与生活充分融合的特点,正是东昌艺术家与居委会想要实现的愿景,即让高雅的艺术能够进入人们的生活,在此基础上提升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让大家都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当团队成员进入社区时,正巧遇到一位年近七十的奶奶正在修建破败的花枝。“这个原本是垃圾场的地方,现在要让来来往往的人都觉得好看。”老奶奶这样微笑地对同学们说道。这也让大家颇有感触。

团队成员在多次调研中发现,艺术社区的建造过程需要人、资源与精神的融汇。在艺术进入社区前,东昌新村在社区组织的支持下,初步形成了人的秩序重构与资源的空间重建格局,其痛点在于居民心态未转变,因此重构无法维持。艺术家进入社区后,以自己的专业资源将日常的车棚空间变成艺术场地,打破艺术与社区的边界,使居民在与外界学生、研究人员的交流中重获自信,将精神力量注入社区,维系了社区中原有的人与资源要素,形成了围绕资源的物质系统、围绕人的社会系统与围绕精神的文化系统,最终完成艺术社区的建设。

以艺术进社区进行改造的方式,不仅为居民们提供了建设家园的精神动力,也在社区中形成更稳固的物质、社会与文化系统,更激发了同学们深入基层、长期参与的求索、奉献精神。“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心系社会,志在利民’的院训精神也将继续指引我们社会学院的学子在前进道路上,始终心系社会、心系人民,不忘初心,奋勇前行。”上大研究生优秀党支部书记、社会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祁乐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