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士兵的“第一课”:在读俞秀松的“凡人日记”中踏上新征程
2022-10-3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出发,义无反顾。归来,仍是少年。去时踌躇满志,归时使命在肩。10月30日,徐汇区在龙华烈士陵园举行“赓续红色基因·戎耀时代使命”2022年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迎接仪式。

夕阳下,龙陵的旧址区囚车前,青年退役士兵们坐在小马扎上,认真聆听着陈列部主任冯志浩讲述俞秀松的“凡人日记”,让所有人跟随日记,回到那个年代,还原“沪漂”青年的艰辛生活与信仰坚守。

 ◆ 以特别的欢迎式共创集体记忆 ◆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商学院、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以及徐汇区各街镇刚刚退役归来的徐汇“戎耀们”,在龙陵英烈们的见证下,以这样一种特别的欢迎方式,共同创造一段集体的记忆,用不能忘却的纪念,吹响荣归故里后新征程的号角。

“出旗!”由华东理工大学退役大学生组成的国旗班,护卫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列队整齐划一地穿过龙华烈士陵园仪式广场,来到“丹心碧血为人民”烈士纪念碑前。全场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退役大学生礼兵队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全场肃立,向革命烈士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徐汇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袁欣华在致辞中勉励新时代的青年退役军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提出的号召,将爱国之志化为爱国之行,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舍我其谁的自信心,以实干兴邦的创造力,全情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伟大事业之中。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屈新平、徐汇区副区长罗华品等分别为2022年荣归徐汇的退役士兵代表佩戴“光荣退役”绶带。

徐汇区的“全国最美退役军人”、上海张志勇公益服务社理事长张志勇带领着2022年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党员代表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词,代表着“退役不褪色、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代表着不忘初心使命,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坚定“未来路”的庄严承诺。

 ◆ 在俞秀松的“凡人日记”里读懂奋斗 ◆ 

悠扬的钢琴声,在龙陵就义地响起。“罗亦农、杨殷、彭湃、陈延年、赵世炎、陈乔年…… ”仪式后,青年退役士兵们面朝英烈墙,以朗读77名烈士英名的形式,表达哀思,致以敬意。徐汇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龙华烈士陵园还为2022年退役的退役大学生们精心准备了题为“初心和使命”的退役第一课。

“俞秀松,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成员、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年团发起组)书记、《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手稿的“快递员”。1920年,21岁的俞秀松来到上海,用日记记录下了生活日常和思想感悟……”龙陵的旧址区囚车前,青年退役士兵们坐在小马扎上,认真聆听着陈列部主任冯志浩讲述的“凡人日记”,让所有人跟随日记,回到那个年代,还原“沪漂”青年的艰辛生活与信仰坚守。

在龙华烈士纪念馆,有一本极其特殊的国家一级文物——俞秀松日记。该日记写于1920年6月到7月间,时间紧邻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的1920年8月。它不仅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在上海的一些活动,更忠实记录了一位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在这一时期的思想动态,是一份难得的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历史资料。

“希望如今的青年由此走进百年前进步青年的思想,感悟俞秀松如何从平凡走向不平凡的人生历程,继而产生奋斗不止的跨时代共鸣。”冯志浩说起选择“凡人日记”作为“退役第一课”的初衷。

百年奋斗,血脉相传。生于千禧年,长于新时代的青年退役士兵们,与前辈和先辈一样,在各自的时代下,选择了为国从戎,在青春之年用同样独特的方式度过青春韶华。龙华不灭的精神,不能忘却的纪念,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也是对光荣和梦想的追求。

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刘款款告诉记者,从俞秀松烈士的人生经历中看到,他本身也是一个普通人,但是他在建党之初,艰难求索、不懈奋斗、为党和人民奉献了一切。“时光荏苒,烈士们建立丰功伟业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的手上,作为退伍军人,我们更应当做到退伍不褪色,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贡献者。”

记者了解到,用沉浸式学习的方式,也是为了更好地让当下退役士兵们亲身体会到一代代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的逐梦人,用“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的道理,坚定与新时代同向同行的信念和信心。同时,激励生逢盛世的当代青年学思践悟二十大,强国追梦再出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