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工业文化遗产,中职生社团在行走中感悟工业强国
2022-11-1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视频

百年前装卸煤炭的码头,当年赫赫有名、拥有稠密铁轨的火车站,这些见证过上海工业发展历史的遗迹并没有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是“华丽转身”成为如今人们休闲放松的亲民场所。11月14日下午,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工业文化研学社的学生们来到徐汇滨江,实地走访了曾在上海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北票煤码头(龙美术馆)和南浦火车站,在过去和现在天翻地覆的变化中感悟祖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上海深厚的工业文化历史底蕴。

  探寻“藏”在徐汇滨江的工业遗迹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龙美术馆,大家知道将近100年前脚下这片土地是什么样的吗?是一个装卸煤炭的码头!”在学生们有些吃惊的感叹声中,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师毛春晖给大家讲起了这里的“前世今生”:“这里以前叫北票码头,‘北票’指辽宁北票市,一个曾以煤矿资源闻名的地方。1929年,北票煤矿公司在这里修建了北票煤码头,方便煤炭运输,所以这个煤码头就有了这个名字。”

毛老师告诉大家,北票煤码头建成后命运多舛,抗战期间,甚至被拆。新中国成立后,码头迎来快速发展,1956年和开平码头合并,成为水陆联运码头。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北票煤码头不仅是上海电力系统的重要保障,还是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市煤炭装卸和中转的枢纽。

如今,北票煤码头已经“变身”成了一座美术馆,但还是留下了明显的印记。毛老师带领学生们逐一去探寻:煤炭传送带改建成了空中观景走廊,煤漏斗成了斗廊,高大的塔吊矗立江边成为标志性景观……“龙美术馆主体建筑是平整的灰白色,轻盈、简约而现代,伞一样的形状和粗糙原始的煤漏斗对比呼应。”毛老师给同学们介绍说,作为煤码头原有构筑物,煤漏斗可以说是龙美术馆最大的藏品,“漏斗下面有铁轨,火车开进来,上方传送带将煤倒进漏斗,滑进漏斗下方的车厢,再被运到各地。现在,这里是独特的人行走廊——斗廊。”

煤漏斗下的铁轨通向何处呢?沿着铁轨探寻,就找到了答案:南浦站!学生们通过毛老师的讲解和老照片了解到,南浦站当年也是赫赫有名,一度是上海的南站。南浦站和北票煤码头曾是邻居,两者之间原有几十条铁路经过,稠密的铁轨十分壮观。如今,“转型”后的南浦站也成了老百姓休闲的公园,旁边的一座仓库也蜕变成了星美术馆。

让同学们惊讶的是,除了铁轨,当年的南浦站还遗留了一些枕木、碎石子、信号灯,甚至如今公园里的很多供百姓休憩的木凳,都是用当年的枕木做的。

  思考工业对上海及国家发展的意义  

一个多小时的走访探寻,学生们的兴致都很高,听着毛老师的讲解,还不时拿着老照片对照。工业文化研学社社长、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学生陈旭杰坦言,走访下来自己收获很多,“我了解到了上海的工业文化,有了更深的体会,也了解到了上海这座城市(工业)是非常强大的。”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袁跃率则表示,一路走来,看到了百年前的铁轨、火车,自己很激动,“第一次看到这些具有年代感的工业文化遗迹,深刻体会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正好我们学校是以工业技术来命名的,所以我们要以工业来强国。”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陈家旭说,走访中自己深切感受到了百年来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也明白了自己专业的大好前景,“作为一名工业学子,更应该要好好学习,以后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带领学生实地探访工业文化遗产,我们几年前就开始做了,但像今天这样以社团的方式开展,还是本学期正式开始的。”毛春晖老师介绍说,上海的工业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据统计有290多处。以徐汇滨江为例,100多年前就是一块宝地,分布着铁路南浦站、北票煤码头、上海飞机制造厂、龙华机场、上海水泥厂、白猫集团、泰山面砖等车站、码头及工厂企业,是上海重要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和生产加工基地。

“徐汇滨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之一,是上海工业化进程的见证者和创造者,如今,它拥有众多美术馆,还建有人工智能中心,是ART与AI交融的高地,上海展示发展能级的窗口。”毛春晖说,上海工业技术学校本身就是工业技术类学校,而且学校毗邻徐汇滨江,而徐汇滨江就是工业文化遗产带,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工业文化遗产,感受上海深厚的工业文化历史底蕴,有助于学生思考工业对上海及国家发展的意义,培养他们理性、科学、人文的精神以及爱国、爱乡、爱家的情怀,“后续我们还会带孩子们进一些企业实地研学,只有了解过去的历史,才会对我国的工业发展生出自豪感,增加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进而努力学习,立志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