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风向标:类型小说要本土化,学术读物要大众化
2022-11-21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上海书展一向有图书“风向标”之誉。今年书展虽然规模有所减小,但从少而精的新书中,读者依然可以看到图书创作和出版未来发展的一些趋势。而这些趋势将影响每个人的阅读生活。

 ◆ 类型小说本土化是当务之急 ◆ 

在今年书展上首发的“中国近现代侦探小说拾遗”丛书第二辑,旨在发掘整理中国近现代侦探小说文本,力图抢救、保存“中国推理文学”草创期珍贵的历史文献,让读者对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作家的侦探小说创作风貌有一个直观和宏观的认识。去年5月发布的第一辑包括了陆澹安《李飞探案集》、赵苕狂《胡闲探案》、南风亭长《中国侦探:罗师福》和刘半农《刘半农侦探小说集》的四部小说。此次第二辑则把长川《叶黄夫妇探案集》、朱秋镜《糊涂侦探案》、张碧梧《双雄斗智记》和乃凡《中国侦探在旧金山》。

侦探小说也是一种类型小说,源于西方文学,传到中国也有百年历史了。侦探小说家时晨表示,“中国近现代侦探小说拾遗”中的小说其实都给今天的写作者作了一个示范,就是类型小说如何本土化。在时晨看来,现在很多类型小说家把“本土化”看得太简单了,以为把故事背景放在唐朝、宋朝这些历史里,或者放在北京、上海这些国内的城市就叫作“本土”,这是一种误解。“真正的本土是要让外国人眼前一亮,要让他们一读就觉得这是中国的,富有中国特色,同时也必须让自己的读者有共鸣。其实这一点,在我们国内,像是紫金陈和呼延云都是成功作出了示范。”

对此,80后推理小说家王稼骏很是认同。他认为,类型小说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本土化。而且现在本土化有了更多的条件,比如老一辈作家的小说创作的时代里没有科技,现在的小说里可以多一些新兴的科技元素,这样会更加有意思,这也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推理作家陆烨华则表示,类型小说要发展,必须改变固有模式。比如侦探破案,过去都是以强胜弱的故事。侦探归根结底要比凶手更胜一筹。但他本人更欣赏以弱打强。“我对《金色梦乡》这本书印象很深,书中的主人公就是个小人物,但通过别人帮助和自己善良的特质成功脱险,同时也具有推理小说的元素。所以我写推理小说,主角尽可能设置成普通人、弱势群体,连生活自理都不行的人也可以成功破案,非常励志,非常热血。”

 ◆学术出版要与大众阅读相融合 ◆ 

在今年书展当代名家解读传统经典的“中华经典通识”读者见面会上,复旦大学教授陈引驰说:“传统经典是至今仍活着的古代典籍,只有历经千年百年流传、沉淀下来被历代认同、承载了有启发价值内容的典籍,才成为今天我们认为的经典。中国的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尚有旺盛的生命力,也印证了几千年历史文明所拥有的自我更新能力。”传统经典之所以有生命力,是因为现在的读者仍然在读。 

上海书展一直探索更好地融合学术出版与大众阅读。这套开放式“大家小书”第一辑五种为《〈资治通鉴〉通识》《〈老子〉通识》《〈庄子〉通识》《〈西游记〉通识》《〈红楼梦〉通识》。为了让年轻人对经典真正地亲近起来,丛书策划之初就请学者们用轻松笔调去写,不能过于沉重滞涩,但同时也不放弃学术的严谨性和前沿性。

有关江南文化的图书也是今年书展的一大看点。而作为江南文化的代表,有关评弹艺术的学术读物更是为读者所追逐。包括《朱雪琴传》《张鉴庭、张鉴国传》等评弹名家传记,评弹理论家吴宗锡的散文诗歌集《心影絃吟》,以及高博文评弹精选唱段集《暗香·动心弦》等作品都是兼具理论性和大众性。

而要让学术与大众阅读融合,还需要艺术家的推广和普及。当天上午,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就在书展现场进行了一场“心目中的江南”分享会,从评弹的起源、历史发展、与江南社会的关系、艺术特色等方面全面解读这门传统艺术深厚的诗意内蕴。同时,陆锦花、陶莺芸等名家新秀们也现场演绎《江南好风光》《我有一段情》《蝶恋花》等评弹热门曲目。在高博文看来,江南文化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是长三角地区共同的文化标识、共有的精神记忆,也是上海城市底蕴的源流之一。传承之、弘扬之,是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应有之义,也是本次活动的初衷所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