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个故事横跨浦江,这个年轻人的创意为何能拿冠军?
2022-11-22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戏剧是否只存在于剧院中?了解一座城市内在的肌理,是否只能靠城市导览?一个由年轻人创意并付诸实施、还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扶持的项目,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11月26日下午,这个名为《“我在老船厂的一个午后”——城市漫游与文化考古》的艺术跨界项目,将正式带领市民观众从浦西的老杨树浦纱厂“漫游”到浦东的1862时尚艺术中心,“它融合了现场音乐、肢体、声景、沉浸式体验等形式,让人们可以重新建构和上海城市的连结,让更多人了解上海城市变迁背后的故事。”项目负责人李超然说。

在杨浦滨江,东方渔人码头和杨树浦水厂之间有一座百年老洋房,岁月在它身上写满了故事。它是原杨树浦纱厂大班住宅,解放前曾见证了杨树浦纱厂、怡和纱厂等纺织行业工人挑战英国大班权威的轰轰烈烈的工人斗争。“工运女杰”王根英在这一带的真实故事,影响过当年无数青年志士。

《我在老船厂的一个午后》 以王根英从一位普通的纱厂女工蜕变成一位女英雄的真实历史故事为背景,展开了漫游的路线——从杨浦纱厂大班住宅出发,途径杨树浦自来水厂、上海船厂分厂,上海毛麻仓库,通过秦皇岛路渡轮最后来到1862时尚艺术中心。工业史、外资、抗日战争、工人运动、城市变迁,上海城市历史的沧桑巨变,在现场音乐、肢体、声景、沉浸式体验等跨媒介的艺术形式阐述中,激发的是小人物细小的情感与经历。

李超然介绍说,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可阅读与简单导览的城市漫游,《我在老船厂的一个午后》 视角从“物的城市”转变为“人的城市”,整合了真实遗址、文化历史、艺术、公共教育,通过小人物细微的视角让参与者治愈彼此,用知识、情感联结新体验,旨在跨越人与城市的边界,重新思考人与城市的关系,“活动以个体经验与情感激活历史与文化的温度,以城市漫游激活城市,以其特有的文化温度赋予场所精神,延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重返诞生地上海,上海也通过城市发展案例展,向世界展示了一批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上海范例”。其中,“一江一河”公共空间建设,让曾经的“工业锈带”变成如今的“生活秀带、发展绣带”,引起了全球关注。《“我在老船厂的一个午后”——城市漫游与文化考古》途径的浦江两岸,正是这一范例的生动明证。

这个极有创意的项目背后,是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剧院公共艺术教育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型人才培训》的“冠军方案组”。由上海戏剧学院主办的《剧院公共艺术教育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型人才培训》,是国内首个以艺术场馆公共艺术教育为选题的人才培养项目,《“我在老船厂的一个午后”——城市漫游与文化考古》从10个方案中PK胜出,最终夺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