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版舞台剧《日出》重归上海,站在大师的肩膀上重构经典
2022-11-25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11月24日晚,金星版舞台剧《日出》在上海文化广场完成了2022年上海站的首场演出,曹禺先生笔下的经典人物在台上娓娓道来,三个小时里有条不紊地铺展出一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百姓生活画卷。这部以当代美学手法演绎的“中国新文学运动中最好的收获”,还将持续演出至11月27日。

自2021年5月19日首演至今,金星版舞台剧《日出》带着每一场巡演都在打磨的决心和匠心在不断精进,如今的《日出》不论是在角色层次、人物关系还是舞台调度上,都呈现出更加成熟圆融的面貌。

 ◇ 声音塑造上细化人物特质 ◇ 

剧中的演员多数从去年首演跟随《日出》至今,这对深入探索角色与人物关系无疑裨益良多。在不断的揣摩和尝试中,演员更加细化了人物特质。饰演王福升的石炜杰不想一成不变地表演,他会每场找一些新的刺激,“也给对手一些新的刺激,这就是我正在做的事情。”

对于分饰陈白露与翠喜两角的金星来说,为了区别人物,她钻研出的方式就是在声音塑造上下更多工夫。她在表演中将陈白露的语速放慢,突出其“冷”的一面。而考虑到翠喜是底层烟花女子,抽烟抽得多,她的声音则被设定为了大烟嗓。一般演员是不愿意用“毁嗓子”的方式演出的,然而对金星来说,只要是角色需要,就值得。尤其翠喜是她喜欢的角色。因为她踏实生活。这一点倒是与原作者曹禺先生不谋而合。曹禺曾经说过:“我将致无限的敬意于那演翠喜的演员。我料想她会有圆熟的演技,丰厚的人生经验和更深沉的同情,她必和我一样地不忍再把那些动物锁闭在黑暗里,才来担任这个困难的角色。”

演出中,金星需要在两个角色中切换,“我上场先是陈白露,再是翠喜,然后又变回陈白露,一分半钟抢妆的时间要转换声音”。她感到演出过程非常过瘾。

 ◇ 舞蹈融入更加丰富贴切 ◇ 

“舞蹈演员不能这么用。”去年首演结束后,金星如是感慨。“我发现我们当时的完成度都不到三分之一。”

这版《日出》中,金星舞蹈团带来丰富的肢体语言与舞蹈表现是一大特色。舞团团长在排练厅带着演员们摸爬滚打,锻炼形体。舞蹈演员不再主要负责氛围感和表现力,在一些场景中,也成为这幅旧社会众生百态图中的一景,有了具体的身份。

金星说,“话剧我和人比不了,舞蹈没人能和我比。”经过训练——演出——训练——演出的循环,在3米多高的斜坡上,演员们如今行云流水。“演员更加成熟了,我也更加成熟了”。剧中饰演顾八奶奶的戴晔说,“形体训练帮我从外而内走进角色。”

而这最初给演员带来行走难度的斜坡,其中央长台阶的设计是金星的灵感。这样,在人物下场,离开“房间”走在“走廊”时,演员会依然留在观众视野里。戏在进行,离场的人还在视野当中,丰富了画面之外的想象。此外,剧中的灯光格局也参与了舞台空间的处理。像黄省三就从来没下过台阶,只能在一个小空间里,富人走过的楼梯他都不能踏足,上层社会的“有余者”与底层社会的“不足者”的生存之道交织成世间百态,都在这一方台阶上,非常有力量。

本版舞台剧《日出》充分体现了金星的审美标准:舞台简洁,美术精致,故事清晰。全剧在写实的基础上又有解构主义的风格。美术上展现艺术家独到的审美风格,题材上突出创作者的社会关切,如金星所说,通过角色和这个社会交流,揭示人性的辉煌与恶劣所在。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还需要深入解读和诠释人文经典的原因。

“太阳要升起来了,黑暗就要过去,但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这个初冬,随陈白露回到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年代,在日出东方时,看尽人生百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