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五号总装团队中,85后已成长为主力军
2022-11-30 上海

吴敬博/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2022年11月29日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后续,3名航天员将与“出差”近6个月的3名航天员首次在中国空间站“会师”,成为了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历史性一刻。

十年前,两位刚过“弱冠之年”的青年加入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神舟八号载人飞船的总装任务中,如今这两位“85”后青年已逐渐成为了团队的主力军,同老一辈航天人共同见证着中国首次“太空之吻”。

 ◆ 专心致志,为了产品100%成功 ◆ 

作为神舟飞船的重要部件之一,太阳电池翼的顺利展开更是“发射任务成功”的标志。汪胤峰从神舟八号便加入了八院飞船团队,现在的他已从一名学徒成长为技师,正在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个产品——那就是太阳电池翼。

当被问及十余年来如何确保产品总装质量时,汪胤峰这样回答道,每一位航天人都时刻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对于手中装配的航天产品,没有所谓的99.99%,只有1万次,甚至10万次都要做到的“零失误”。正是由于这份精益求精的追求和对产品的敬畏之心,才能在装配过程中不断地适应型号任务的变化。

汪胤峰已在半年前就完成了神舟十五号单舱太阳电池翼的装配和展开试验,充分验证了热控实施、电池片状态确认、展开状态确认、测试覆盖性等任务。

根据试验任务需求,神舟十五号在发射场待命超过六个月,八院试验队员需要进行整船状态下手动展开试验并更换相应部件。为此,试验队员采用了专门为其打造的展开延伸桁架,用来吊挂太阳电池翼,从而避免了与轨道舱、返回舱舱体的干涉。

同时为了验证整船状态下太阳电池翼展开试验的可行性,汪胤峰和团队成员还专门开展了高空拆装太阳电池翼展开延伸桁架的模拟演练,充分识别了操作风险、优化了操作工序。正是有了前期充足的准备,在正式操作时,他才能得心应手,顺利完成太阳电池翼展开试验装置调试、整船状态下太阳电池翼展开、部件更换及太阳电池翼收拢,进一步适应了高密度生产、高强度总装、长周期停放的任务需求。

吴敬博/图

 ◆ 万无一失,始终坚守一方天地 ◆ 

“每一次操作都做到极致。”34岁的吴文杰始终牢记师傅陈为对他的期望。作为新晋的“85后掌舵人”,他已参与了7次神舟飞船试验任务。推进舱作为神舟十五号的动力来源,那些“交错有序”的管路、“整齐划一”的电缆在他的眼里“如数家珍”,狭小的舱内空间成就了他的“一方天地”。

这也是他第一次担任舱体吊装指挥,面对庞大的船体导致的吊装难度大、风险高的难题,他积极推演、反复推敲,把流程熟记于心。在吊装过程中,他时而弓着腰、时而踮着脚,不断地与总装人员确认船体与工装的间隙,使整船在偏心状态下精准落进宽10毫米的槽口内,稳稳吊入精密转台停放到位。

八院承担飞船推进舱研制工作,由于返回舱与推进舱之间空间狭小,管路布局复杂,操作难度极大。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总装操作手,他带领95后的新生力量,沉着冷静、精细操作,确保几十公斤重的设备安装一次到位、电缆插接一次成功。

 十余年来,面对一次次的总装能力提升,吴文杰和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扎实走好每一步,随着“任务化”向“产品化”模式的转变,他们打破了原本固有的以“单个任务”为主线的思维模式,实现了单件产品交付向组批生产的小批量产品生产交付转型。

结合零件、部件的设计要求,吴文杰按照工艺文件的“输入”,将各个环节分成了“一般”“重要”“关键”三个等级。对于“重要”“关键”的零部件给予了“明星”般的待遇,它们从零部件检查、装配过程、试验测试等方面都受到了“特别关注”。他将各项参数都登记在册,逐步实施数据包专项提升,从而做到了各件、批次产品的数据溯源、横向比对,确保了技术要求同产品质量的“双落实”。 

同时,为了确保舱体的“万无一失”,吴文杰和团队从工艺保障、总装流程、操作方式出发,以“风险点”“风险阶段”“风险类型”为基准,识别出了“危险性操作”“关键性操作”“高难度操作”“易错操作”四类特性,并对其进行“星级评定”。

以正样电池安装为例,吴文杰需要在狭小的舱内安装6台单个重量达到23公斤的电池。故此,该流程被识别为“二星级”风险等级,团队需要提前一天进行推演工作,明确操作工序和风险防控措施,做到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从而确保电池安装的一次到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