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邻居贾平凹
2022-12-18 生活

著名作家贾平凹(左2)和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齐雅丽(左1)及本文作者赵刚(右2)在考察陕西文学馆项目建设选址。摄影/杨慧洁

赵刚

如果说与贾平凹做同事是机缘的话,那么,与贾平凹为邻居则是巧合。这种可遇不可求的机缘巧合,令我倍感珍惜。

2022年春,从动议到成形,经过整整5个月的好事多磨和近1个月的疫情考验,组织上的一纸调函,使我告别工作了16个春秋的西安市委某机关,回归到少年时代便追梦文学的轨迹,成为饮誉中外的“鬼才”作家贾平凹的同事——而且是邻居!

陕西省作家协会坐落于古都西安老城以内的这个叫作高桂滋公馆的深宅大院,不仅是曾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浓墨重彩的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事变旧址,而且是柳青、胡采、王汶石、杜鹏程等文坛巨擘和路遥、陈忠实等文学陕军扛旗人物曾经长期工作生活的地方,一墙,一廊,一树,一石,一桌,一椅,都记录着他们思考的神情、劳作的身影以及看待毁誉的谈笑风生、直面困境的“愣娃”品性,支撑起陕西文坛甚至中国当代文学的脊梁。从矗立于庭院草坪上那座虽不可谓高大,但十分壮观的巨石上陈忠实、贾平凹分别书丹的“文学依然神圣”“文门”,厚重的文脉、文风扑面而至。

主席办公室的门牌号码是208,我的门牌号码是206,虽一墙之隔,却似两个世界——前者因主人无需坐班而时常静若处子,后者却因人、财、物诸事交集往复而门庭络绎。如此,208和206,贾平凹和我,貌似一对相差悬殊的邻居了。

其实,办公室主任的忙是责任心使然,千头万绪一线穿,何况有政办组、人事组、财务组、后勤组十多名同事各司其职、相互协助,周而复始、忙而不乱。从这点讲,办公室主任更像个针眼,受领任务后,每根线都要从这里穿过去,最后再牵总作结,成绩是大家的,责任是自己的,倒也有趣!但是,贾平凹的忙却是事业心使然,不仅要不分寒暑、无论昼夜地在“两年一部长篇小说”之高产纪录的轨道上攀登,还要肩负做大做强做靓“文学陕军”品牌、推动新时代陕西文学高质量发展之使命。这种忙,是无法“各司其职、相互协助”和“层层分包,最后再牵总作结”的,是必须亲力亲为的,时间和精力就显得尤其宝贵。作家周瑄璞在《贾平凹到底有多忙》一文中写道:“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永远不知道贾平凹会有多忙。……程序是这样的,先发短信(一般情况不接电话),说明缘由,他指定时间,去工作室。要锲而不舍地发短信,约五六回,得以见到……每次去他那里,总是将前一个人‘撵走’,十来分钟后,下一个人进门,我再被‘撵走’。也有时候,几方人士前后几分钟进门,这个在书房立等写几句话,那个到楼上谈一下,客厅里的坐着等待,想必贾老师可能也是抽出半天时间,将来访者挂号排队,挨个接见……上帝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每天二十四小时,若不合理安排,他哪里有时间写作呢?”从这个意义上讲,贾平凹不占据单位哪怕1平方米的空间,不耗用单位哪怕1度电的公物,却兢兢业业做着为陕西文学事业乃至中国当代文学殿堂添砖加瓦的工作,堪称大公无私的典范!难怪在年度考核评选中,全体同志会将宝贵的优秀指标心悦诚服、高度一致地投给贾平凹,即令不少人一年中难得和他说上一两句话。正所谓“心中有君常相伴,目中无他视罔闻”。这样,我和贾平凹的邻居关系便不仅限于8小时以内,而是全天候了。每当身体疲倦想懈怠偷懒的时候,每当任务骤增想降低标准的时候,我都会立即条件反射地想到,此时此刻年已七旬的贾平凹或正在烟雾缭绕中凝眉构思,或正在夜阑更深时数易其稿,或正在忙着招呼慕名拜访的文学追梦者,或正在为陕西文学发展繁荣而奔走鼓呼……年富力强的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鼓足精神加倍努力呢?

2022年5月起,疫情反复中的西安城格外炎热,党组以推进年度省级重点建设项目陕西文学馆实质性进展为契机,着眼未来发展,高质量打造具有地标性质的陕西文学中心,连日奔波在项目落地选址上,时而城西的诗经里,时而城南的杜陵遗址,时而老城区的明城墙毗邻地带,时而城北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每次选址,作为党组成员、项目工作专班规划组分管领导的贾平凹都会放下手头的事情而亲临现场出谋划策,而有贾平凹坐镇,我们都一致感到特别踏实。特别是在赴杜陵遗址勘址这天,连日高温持续不减,汗水浸湿了我们的短袖衫,而贾平凹却衬衣、坎肩、长袖夹克一件不少。我戏问:“这么热的天,您怎么穿得这么多?”他答:“这不显得富有吗?”其机智幽默中不乏朴实的话语,逗得在场者一片欢笑。其实,我何尝不知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机能下降、相对惧寒的常识,就是想和贾平凹多说说话,多听听这位“鬼才”作家随机阐发的哲思妙语。

为了更加直观地鸟瞰地块全貌,贾平凹谢绝搀扶,一边稳步登上约50米高的坡顶,一边给同行者形象讲解上下陡坡的要领,道:“我生长在陕南商洛山区,那里除了山就是山,小小年纪便要每天攀爬十几里甚至更长的坡坡坎坎,而且很多时候无路可走,只能自己想想办法趟出一条去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我想,山里人吃苦耐劳和不肯向困难屈服的倔强性格,可能与此有关吧!”贾平凹近半个世纪行走文坛,即使在人生最低谷时,仍对文学忠贞不渝、对生活不离不弃、对未来无限憧憬,不正是这位“山里人”深入骨髓的写照吗?

在陕西文坛,贾平凹“特等劳模”的名声广为传播:一方面是指高强度的创作劳动量——仅16部长篇小说定稿就逾500万字,每部初稿一遍、修改两遍、清誊一遍,累计至少4遍,还不算大量素材笔记,以及一些章节的反复推敲、数易其稿甚至推翻重来,如此,手书至少2000万字,更不用说那些具有创造性贡献、不计其数的中短篇小说、散文,以及被文章光环遮掩的诗歌了;另一方面,贾平凹著作签名量亦十分巨大,仅省作协办公室每年签名就约2000册,至于创作联络部、社会联络部、机关党委、陕西文学院、《延河》杂志社等省作协机关其他部室以及社会各层面“粉丝”求签量更是不计其数。每次来单位参加党组会,贾平凹都会提前至少半个小时,伏在事先小山似的摆满其著作的长条案上,按照工作人员提供的长长一串名单,一部又一部签将开来,直到会议开始才暂作缓歇。会议中场,厕所也顾不得上,便一头扎进书堆继续完成“作业”,唯一的休息方式便是给指间夹根烟,忙里偷闲咂两口。以下,是具有文艺主持天分的办公室秘书崔雪展示给我的情景再现:“左手夹烟,眼睛被烟熏得半眯着,右手握笔,好不容易龙飞凤舞完成一大摞‘作业’,却被工作人员搬了去,又补充来更大一摞,便皱眉嘟囔:不是刚签过一摞子吗?咋又弄来这么多!不签了,不签了……他赌气似的吸了两口烟,又爽快地说:好吧,好吧,拿来我签……”多么实诚、可爱的老头儿啊!如此勤劳的“特等劳模”,同事们怎好意思不众票一致地将“优秀”投给他呢?

每次开会的时候,各路人马一一对应,我便与贾平凹从邻居变成对面。2米内的距离,面对面长时间观察这位文学“鬼才”,并不动声色地抓拍下其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瞬间,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不妨撷取2022年7月15日一次会议的一个片段——

11:00。随着忙里偷闲又完成一大摞“作业”的贾平凹的落座,会议正式开始。会议属于连轴会,这也是疫情反反复复、工作头绪繁多阶段特有的模式。贾平凹一边倾听,一边对照材料默看,一边做着笔记。其文字原件是从不给人的,即使按规定须交给部门存档的发言稿、登记表之类,也只予提供复印件,其“惜墨如金”这一点也是出了名的!会议的最后一项议程——著名诗人、党组成员、副主席、《延河》杂志社社长阎安,围绕“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主题发言,等到诗人激情澎湃的发言结束,时间已经过了12点。午餐之前的空当,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贾平凹的眼皮也由偶尔“打架”演变为完全“拥抱”,继而深深地垂下头来,完全进入另一个世界。我的心头蓦然一热,联想到老人家昨晚一定又点灯熬油不知创作到了几点,因惦记着次日上午的会议前争分夺秒完成“作业”之事而早起,说不定连早饭都未来得及吃一口哩!都知道作家的早晨从中午开始,而贾平凹的早晨却是从早晨开始,实在撑不住了打个小盹儿,更见其可亲可敬!

与贾平凹为邻,是我人生最大的收获。

(赵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涡河恩怨》、艺术评传《钟明善的书法世界》等10余部。编剧并公映公演影视、戏剧《大村官》《兴旺渠风波》等多部。现主要从事中篇小说创作,有“八水故事”系列陆续推出。)

赵刚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