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青年正出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青年学者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研究和推进,是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昂扬时代奋进精神,聚集青春力量,进一步推动中共党史研究深入发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青年正出发——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青年论坛”近日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报告厅举行。
让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
本次论坛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指导,上海市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一大纪念馆主办。论坛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青年正出发”为主题,邀请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青年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围绕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伟大建党精神与重要党史人物、伟大建党精神与红色资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探索等论题,展开深入探讨。
“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应当充分激活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功能和价值,不断推动思政育人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复旦是一所具有深厚红色基因的百年高校,为赓续红色基因,学校启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其中有一项就是积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谈思嘉讲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有效实践。
他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同时,要在教学内容上解决好融入什么的问题,在教学形式上解决好怎么融入的问题,在教学关系上解决好谁来融入的问题。
满载着使命与信仰、期许和理想,从《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到杨浦滨江、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再到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主题展,10月底以来,复旦大学红色巴士研学实践“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专线”正不断深化,通过选取与伟大建党精神相对应的历史场景、奋斗场景,沿着城市红色脉络,教育引导师生对伟大建党精神内涵进行深刻认识。
谈思嘉说,在线课程、体验式教学等多元方式,都在延伸课堂教学“时空”,将红色故事与鲜活的人物阐释好,与当下生活连接,激发共情、主动融入,“让红色基因与城市品格、城市精神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就红色旧址资源开展“一体化”创新
“活化和利用每一处建党旧址,达成保护、修复、管理、展示、教育等在内的全链条活化利用,是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讲师王思怡认为,作为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上海在百年征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红色资源,积淀了深厚的红色底蕴,红色基因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城市血脉之中,深入挖掘、标记、阐释这些红色文化遗产背后的建党故事与建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姚霏认为,红色旧址遗址作为连接历史和现实之重要纽带,明证了上海作为红色之源的历史史实,不仅有利于建构更为完善之上海红色革命基因和历史图景,更为上海红色旅游的红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高校青年教师可以基于红色旧址资源,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更好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上海市档案馆利用服务部副主任张姚俊介绍上海市档案局(馆)充分挖掘馆藏红色资源,用红色珍档讲好党的故事,为广大党员学习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丰富的素材与资源。党的二十大代表、湖南党史陈列馆副馆长陈艳,分享的是她所感受到的中共二十大开幕式中体现的伟大建党精神的细节。
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和中共四大纪念馆的与会者,围绕创作《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的体会、如何讲好百年党章故事、如何激励青年坚持走好党的群众路线等主题,分享通过实际工作加深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和宣传。
青年学者们的发言,展现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时空、各个行业得以弘扬和传承的生动篇章。青年学者们对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思考与实践,也正彰显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青年正出发”主题的深刻含义。
== 相关新闻 ==
《初心照耀——中共一大纪念馆建馆70周年图录》出版
当日,中共一大纪念馆出版的新书《初心照耀——中共一大纪念馆建馆70周年图录》亮相。中共一大会址于1951年4月勘实,1952年9月纪念馆开放,至2022年已走过70年岁月。70年以来,中共一大纪念馆始终坚持耕耘不辍、砥砺前行,追寻革命火种、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信仰之光,为上海全力打造建党历史资源高地、建党精神研究高地、建党故事传播高地做出贡献。
此次出版的《初心照耀——中共一大纪念馆建馆70周年图录》,记录中共一大纪念馆70年来的发展足迹,也呈现出“一大人”70年来的不懈奋斗足迹,为岁月存档,为未来展望,表现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使命担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