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老城区变成前卫、创意的代名词,这里又有园区上新啦
长宁区的创意园区如雨后春笋。 本文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盛夏
提起长宁,你会想到什么?是高楼林立的繁华商圈,还是充满生活烟火气的“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抑或是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海外友人的国际社区……其实,现在我们熟悉的长宁,三十年前也是被各种厂房和田野覆盖的土地。经历了几番城区改造后,如今的长宁已然成为了人们眼中“时尚、前卫、文艺、创意”的代名词。其中,遍布辖区的大大小小、各有特色、层出不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尤其功不可没。
一方面,各式各样的文化创意产业在长宁区内不断集聚涌现;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趋势的增强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文化创意园的模式也在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从以文化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基地,到以文创产品为基础进行再创造的空间,最后发展为创新和创意一体化空间,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也在不断培育和孵化着持续迭代的文化创意园新模式。
长宁在诞生了成为网红地标的上生·新所、城市微更新标杆之作的创邑SPACE丨弘基、打开了文创产业新模式的猫悦商城等一大批网红园区之后,这个被创意和文化浸润的中心城区,又有一批新园区悄然诞生。
近期,“2022年长宁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楼宇和空间考核评审会”顺利召开,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根据规则对符合要求的园区、楼宇和空间进行了逐一考核和评估。最终,宝地·新华和东方明珠凯旋中心被认定为“长宁区文化创意产业楼宇”,愚见和上服T TIME则被认定为“长宁区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同时,包含新认定的4家载体在内,共计19家载体通过专家的评分推荐,作为长宁的文创载体参与上海市文创办的2023年-2025年度市级文创园区、楼宇或空间的新一轮的评选。
宝地·新华
人文办公的新尝试
宝地·新华大厦前身是十钢公司机修车间,后改造为上海十钢农贸市场。项目由宝地资产旗下上海十钢新华众创空间管理有限公司开发,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目前项目内已实现100%的出租率,共17家企业入驻,其中文创企业11家,占总可出租面积的75%。
“在花园中办公、在里弄中交往”是宝地·新华项目倡导的办公理念,活力现代的设计风格十分出挑。结合层层退台的建筑结构,提供了适合交流、放松的半私人化空间。
在宝地·新华项目内,最惹人注目的便是嵌入式的两大空中花园和长约240米的特色健身步道,在这闹中取静的商办综合体天台上呈现出一步一景的独特景致,成为周边白领闲暇时休闲放松、健康生活的好去处,开启人性化、生态化、时尚化等创新办公和商业新体验。考虑到周边新地块建成后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区对文化服务类的需求增加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规模不足的现状,宝地·新华大厦还建设了“社区文化设施”和“社区综合服务站”,其在B座1层及2层,为周边居民提供阅读、健身、创客、手作、党史学习等一站式服务,成为新华社区建设“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的又一亮点。
东方明珠凯旋中心
城市中心的媒体产业新地标
东方明珠凯旋中心位于长宁区凯旋路1522号,总占地面积91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29万平方米。项目所在地原本是东方明珠中波发射台,近年来随着城市高楼的兴起,中波发射覆盖效果受到了一定限制,于是,东方明珠作为SMG旗下统一的产业平台和资本平台,依托长年在文化传媒领域的专业积累,充分盘活存量资产潜力,积极向专业、科技、集聚性新媒体发展平台的转型。目前项目出租率已经达到了93%,25家企业入驻,其中文创企业占三分之二。
凯旋中心除了具备数字广播电视的发射与试验功能,还周密部署了广电网络重要的传输节点,同时全区域预留了5G网络接入条件,可快速构建网络智能场景,为下一步拓展智慧广电应用服务搭建平台。对于入驻企业,凯旋中心提供了灵活细致、覆盖全面的政策服务能力,并持续挖掘其租户,特别是文创类企业的服务资源,将其纳入到楼宇的共享资源平台中。在服务企业需求的同时,实现了整个载体的资源共享和联结。
愚见
一场烟火气与艺术感的邂逅
“愚见”,也就是“在愚园路再次遇见”的意思,其所在地的前身是长宁区医药职工大学。几年前,这里还是一条不起眼的小弄堂。2019年,有着烟火气息的弄堂艺术生活体验空间“愚园公共市集”,在愚园路1088弄的宏业花园内悄然诞生。2021年,在市集的基础上,这条小弄堂又迎来了一次更新,“愚见”成为江苏路街道的一处复合型文创空间,是城市更新由路到弄的探索实践。目前已有20余家商户及文创企业入驻,并呈现出不少文创产业的发展新业态。
目前,“愚见”项目已经基本完工,整体由“愚园公共市集”和周边几栋原上海医药职工大学的教学楼共同组成。市集保留了提供便民服务的“顾爷叔修锁”、“小赵裁缝铺”,及“小吴鞋匠铺”,而在市集二楼,粟·上海社区美术馆的出现打破了既有的美术场馆公共教育的边界,馆内定期更新的艺术展为社会美育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几栋原先的教学楼如今则成了文创企业的聚集地,多家文化创意类公司已经相继入驻,并在这里开设了多个展示空间,打通办公场所与文化空间的壁垒,进而优化城市公共服务、点亮老百姓的美好生活。
上服T TIME
一场时尚文化之旅
二十多年前,园区所在的地方是服装设计专业培训学校,为当时的上海时尚产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后来,上服集团为顺应区域发展,在此建立上服创意园,2008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2018年,上服创意园进行再升级。2020年,上服T TIME园区以升级形象亮相,改造后的园区建筑外观优雅灵动,通过主动对标时尚设计人群需求,从空气、水、营养、光、健身、舒心、精神七大核心理念着手,打造具有全套净水系统绿色食堂、空中花园、公共健身器械、降音降噪精神解压功能于一体的创意、创新办公空间,涵盖时尚原创、品牌展示、文化休闲、健康餐饮等各种潮流业态的产业载体。
园区探索出了一条针对设计师人群提供“办公空间+技术支持+产业配套”全过程服务新模式,聚集了各种文化创意类公司的入驻,目前文化传媒、建筑设计等企业占比达71.18%。以上服集团完整的服装产业链作为配套支撑,充分发挥时尚创意产业的空间承载功能,助推长宁区时尚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
青年报记者 盛夏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