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著名院团集结,用艺术助力青春公益路
2022-12-25 生活

青年报记者 陈宏 冷梅

芭蕾舞《胡桃夹子》翩然而至,斗琴神作《蜂飞》国风劲吹,大热歌曲《闪光如你》激情澎湃,在12月21日多平台同步上线的2022中国(上海)青年公益音乐会中,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民族乐团、上海歌剧院等三大著名文艺院团的优秀青年演员,给观众们带来了多个经典保留节目,以组团参演的方式诠释“团聚爱”的力量,助力革命老区的乡村青少年实现足球梦想,也用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号召更多的青年加入公益事业的行列。 

  上海歌剧院  

给青少年传递温暖和信念

公益音乐会上,上海歌剧院三位女高音歌唱家精彩演绎了经典红歌《映山红》和共青团建团百年主题歌曲《闪光如你》。上海歌剧院第六代《江姐》的扮演者之一、女高音歌唱家何晓楠表示,“前者寓意着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后者则表达了青年志存高远、继续奋斗新时代的抱负和决心。选这两首,也是期待能将其中的能量传递给青少年朋友们。”

知道即将在音乐会演出后,何晓楠等歌唱家毫不犹豫就先确定了《映山红》。作为经典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这首歌曲诞生近50年来一直被广为传唱。作为上海歌剧院保留剧目的民族歌剧《江姐》,自1965年由第一代“江姐"任桂珍首演后,同样坚持排演近六十年,培养历练出六代“江姐”,何晓楠正是第六代“江姐”演员之一。因为这个渊源,何晓楠说自己“承担着传承革命精神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所以这首《映山红》是首选。”

而《闪光如你》是上海共青团为庆祝建团100周年推出的主题歌曲,诞生以来同样广为传播。何晓楠说:“这首歌当中,‘有多少难题曾在时光里叹息,没难倒有信仰的自己!’这两句歌词我感受很深,这是信仰的力量——在歌剧《江姐》中的先烈,就是因为有这种信仰的力量,所以才能舍生忘死。”

上海歌剧院《闪光如你》青春公益版。本文摄影 青年报记者 吴恺

音乐会的主力观众群是青年,歌唱家们也为了拉近和青年群体的距离,特意在唱法和演绎上做了一些调整,“像《映山红》的年代感比较强,我们就在节奏和演唱方式上略作调整,整个声线听起来比较亲切,轻松的同时又能量满满。”

为了这场音乐会,上海歌剧院的歌唱家们都倾注了不少心血。何晓楠得知这场公益音乐会是帮助革命老区的乡村青少年实现足球梦想后,觉得它和自己的公益理念也极为契合,“青少年应该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高度统一、身心健康的建设事业接班人,现在疫情期间,大家都空前关注身体素质的提升,像我虽然没那么热爱足球,但一直坚持体育锻炼,此前怀孕期间,我整个孕期都坚持游泳,我觉得体育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训练,能坚定我们的意志力;同时,疫情造成心理和情绪上的波动,也需要社会的关注,音乐可以帮助缓解这些压力,排解负面情绪,更重要的是音乐还能鼓舞大家的斗志。让大家在音乐中获取能量和温暖,这也是我们参与公益音乐会的意义和价值。”

事实上,何晓楠一直都热心于公益事业,并不仅仅是以歌唱家的身份。从大学开始,她就参加了很多志愿服务,今年疫情封控期间,她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她说这是当代青年人的使命感:“当时的情况并不乐观,还时有被感染的风险,但我还是毅然参与到抗疫志愿服务中去了,帮助社区做核酸检测、挨家挨户上门发放抗疫物资。在整个志愿服务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医务工作者的艰辛,更深深体会到,我们年轻人应该在国家和人民遇到挑战时迎难而上,才能无愧于时代的重托。”

这场公益音乐会之后,何晓楠也表示,自己更坚定了服务社会的信念。她表示,服务社会是个系统工程,在各个条线上都能发力,“像在我们的专业上,我们上海歌剧院一直在致力于推动歌剧的普及,这也是我们青年演员非常重要的任务,所以,除了在剧场的演出,我们的足迹每年都会遍布校园、街道,用歌剧赏析、歌剧讲座以及声乐公开课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致力于全民美育,受到了很多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的欢迎。”

上海民族乐团《蜂飞》。

  上海民族乐团  

希望带动更多青年音乐家加入公益事业

当上海民族乐团近年来的经典保留“神曲”《蜂飞》第一个音符奏响,二胡、韶琴、阮、打击乐、笙五种乐器瞬间化身花丛间的“野蜂”,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寻香似落星,演奏家们的“斗琴”,让观众们仿佛置身春天野蜂飞舞的野外花园,热闹中自带三分激情。

“这是一首创新的曲目,形式又比较新颖,此前在驻场演出《海上生民乐》时,每场都能点燃观众气氛,我们觉得,年轻人肯定会喜欢。”再次参加公益音乐会的乐团二胡演奏家丁龙说,他和乐团的其他音乐家们,都期待通过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传播音乐会想传递的公益理念。

作为知名青年二胡演奏家,丁龙对青年公益音乐会很是熟悉,也颇有感情。“上一次来我们乐团,是为自闭症儿童做点事,我们当时专门设计了一台比较适合孩子听的音乐作品,然后用讲演结合互动的形式,给孩子们带去了欢乐和艺术熏陶,”他说,“记得当时我们的打击乐演奏,邀请他们上台跟着动作节奏来玩音乐,他们非常投入,模仿度也很高,效果非常好,我很感动和欣慰。”

所以今年的公益音乐会,他和包括乐团打击乐首席王音睿在内的多位演奏家毫不犹豫地再度加盟。“今年是助力革命老区的乡村青少年实现足球梦想,我本身也是铁杆球迷,世界杯期间小组赛一场不落地看完,阿根廷和法国队的决赛更是熬夜到凌晨3点多,一直看完颁奖仪式。”作为C罗的球迷,他同样为梅西终于圆梦成为一代球王而激动万分,“这就是足球的魅力,这里面的精气神,这种对梦想的憧憬和追求,都应该传递给现在的孩子,像梅西的成长,就是一个励志的故事,这对孩子们精神上的正向影响,是无价的。文体不分家,同样,作为音乐人,我们也希望音乐里面的精神力量,能鼓舞到更多的年轻一代。”

上海民族乐团打击乐首席王音睿的原创作品《心之旅》。

这次音乐会,上海民族乐团带来了两个节目,除了五重奏《蜂飞》,还有王音睿的手碟独奏《心之旅》。“《蜂飞》就不用说了,这是我们根据经典作品《野蜂飞舞》改编的,集动听和炫技于一身,2016年作为《海上生民乐》的一个曲目,参加了当年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演出,就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所以这几年来很多重要音乐会,我们都会演奏这个作品;而《心之旅》是我们打击乐首席王音睿的原创作品,手碟不是我们的传统乐器,它是一种世界音乐的乐器,对很多观众来说,都比较新鲜,这也是我们乐团‘当代气质,国际表达’创作理念的呈现,从内容上来说,王老师是针对近年来疫情对大家身体和心灵上的影响,所创作的一首正能量曲子,希望能用音乐给大家纾解压力。”

除了是二胡演奏家,丁龙还是上海民族乐团的团委书记,他说“服务青少年群体”是他的职责所在。“平时我也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疫情期间我也一直在担任志愿者,但我觉得,既然是职业音乐家发挥自身的职业特性,用音乐影响更多的人,更有意义和价值,毕竟,我们可能觉得自己做的只是普通的、一年365天都正常在做的职业工作,可艺术的感染力,对公众来说,可能会带去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尤其是青少年,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其实是很深的;另外,参加公益音乐会是个很好的契机,我会组织我们乐团的青年演奏家加入公益的行列,这样的演出既是对青年演奏家专业水平的锻炼,更是鼓励了更多的青年人投身公益,用自己所学服务公众、服务社会。”

  上海芭蕾舞团  

让海派芭蕾成为感动人心的力量

本届公益音乐会上,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团委联动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民族乐团、上海歌剧院的优秀青年演员,以组团参演的方式诠释“团聚爱”的力量,用优雅的舞姿和动人的旋律号召广大青年为公益“一起上”。

上海芭蕾舞团副团长、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团委书记吴虎生表示,“这次有机会让大剧院艺术中心三家院团的青年可以参与到公益行动中来,是非常荣幸的事情;也能充分发挥三家院团的优势、主业特色展开相应节目的编排。现在能够顺利完成公益音乐会项目,就我自身而言,也是非常高兴的。”

上海芭蕾舞团《梦里的微笑》。

在吴虎生看来,上海芭蕾舞团的年轻舞者能够身体力行参与到公益事业,也是对其艺术能量以及个人身心素养一次很好的提升与再造。“我们上芭平时也有几个比较固定的品牌项目,如每个月的《芭蕾公益公开课》,我刚进团的时候上芭就有《高雅艺术进校园》等传统公益类型的项目。一方面,能够鼓励和培养年轻演员多参与到公益项目中来,另一方面,也能让年轻演员通过参与公益项目收获成长的意义,拥有更好的社会责任感。”

脑瘫儿童芭蕾训练营是上海芭蕾舞团从2018年发起的公益项目品牌。“疫情前每周都会进行,2020年开始有些变化,我们团总支加入其中,进一步扩大了参与范围。就此我们还专程组建了一个年轻的志愿者团队,让更多芭蕾舞演员参与到这个项目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脑瘫儿童芭蕾舞训练营的教学质量。”吴虎生也对这个项目取得的成果感到欣慰。授课后团队也收到了很多正向反馈,孩子们变得更为开朗、积极乐观,身体机能也在陆续恢复中。”俗话说,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个过程,很多细节也感动到所有参与其中的芭蕾舞者。“这些儿童的家长非常乐观,这种精神也鼓舞到我们自己。”因为疫情的影响,这个项目暂时搁置,吴虎生希望社会陆续恢复常态以后,这个项目迎来重启也能惠及更多特殊群体。

除此之外,吴虎生还希望接下来再去关注一些涉及老年人的公益项目,让受益群体的基础面还能进一步放大。“我还在寻找以什么样的方式展开,重点还是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项目,带给一些特殊群体关爱与帮助。”

吴虎生还记得几年前外地巡演的一次经历。当时来到四川一个聋哑人学校,和他们一起上芭蕾课,也在一起交流演出节目。“那一次,让我非常震撼。虽然他们是聋哑人,却能在专业老师的引导和排练之下,跟随音乐完成了一段质量非常高的群舞。这也让我更加相信艺术的力量,它可以跨越很多天然的障碍,走进人们内心。它对特殊群体来说,有种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上海芭蕾舞团的中坚力量,在舞台上吴虎生参与演出了《白毛女》《闪闪的红星》《宝塔山》等作品中一系列脍炙人口、具有精神光芒的角色人物,这些灵魂人物给了他自己坚韧不拔、奋勇前行的力量。他说,未来,他更要从创作上多去思考公益的意义,甚至可以考虑专门做一些公益题材的作品,以海派足尖芭蕾传播正能量,以艺术为媒传递美好、治愈人心。

青年报记者 陈宏 冷梅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