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疫线|从恐惧到挺身而上,青年医护坚守ICU
2022-12-2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危重的新冠病人来了,我们从最初的恐惧到后来挺身而上插管、吸痰,因为我们要对得起身上的白衣战袍。”今天,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连线周浦医院重症监护室(ICU)青年医护时,他们正在与时间赛跑,全力挽救危重病患的生命。

  == 护士每天就像在打仗 ==  

“我们现在每天就像在打仗,每分每秒都是危急。原本是1个医生3个护士抢救一个病人,现在往往是1个护士抢救1个病人,医生跑来跑去。”接受采访时,护士肖蕾刚刚坐下来喘口气,“今天人手够,1个护士管4个病人,平日里都是一对六,有时甚至一对八。”

周浦医院的ICU原来只有15个床位,现在已经扩容到将近30个床位。由于这些病人的病情危重,常常是正在抢救一个病人,旁边又有一个病人需要抢救,医护忙东忙西,到点根本下不了班,需要连续工作10个小时。

 33岁的肖蕾入职周浦医院已经12年,始终奋战在ICU。从周浦医院成为新冠定点医院至今,她已经从最初的恐惧,变成了现在的坦然面对。

“护士也是普通人,也会恐惧,ICU收治的都是危重病人,医护不能穿‘大白服’,只能用‘小蓝装’抢救病人,刚开始时我们也担心,后来根本顾不上害怕,看到病人有危险了,赶紧扑上去给他们插管、吸痰。”肖蕾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我们ICU本身有32个护士,现在加上其他科室的外援,目前有50多个护士,压力小了一些。但是来支援的10多位护士没什么抢救危重病人的经验,所以我们不能倒下。”

每天早上,肖蕾到岗后先给病人换床单,然后再给病人做口腔、气道、尿管等基础护理,有些病人还需要吸痰。

重症病人的病毒气溶胶浓度会比普通病人更高,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周浦ICU护士的感染率却只有60%。“因为我们防护做得好。”肖蕾上岗时面屏、N95口罩、手套、隔离衣穿戴整齐,进入生活区吃饭时,她会把窗打开,在通风的窗口吃饭,洗澡的时候也不脱口罩。

ICU的护士如果阳了,可以根据身体康复情况,申请返岗,不少护士休息3天就主动要求返岗了。“大家都会为科室考虑,要是人手缺乏,在岗的同事压力太大了。再有就是,我们对自己的职业心存敬畏。”话音未落,肖蕾又忙着去抢救病人了。

  == 医生呼吁:老人一定要打疫苗 ==  

采访沈侃医生时,他还不停地在咳嗽,他是一周前阳的。“除非高烧40度,否则就得来继续奋战。”80后沈医生是个乐天派,2006年进周浦医院至今一直在ICU,从来都是轻伤不下火线。

周浦医院ICU一共有10个医生,包括5个主治医生5个住院医生,医生太忙了,沈医生正帮着同事完成来不及开的医嘱。

呼啸的救护车排着队把病人送来,抢救室里忙个不停。由于ICU床位有限,医院特意配备了亚重症病房。周浦医院普通病房有600个床位,70岁以上、病情稍轻的病人都安置在普通病房,作为ICU的主治医生,沈侃也会不时地过去看看,帮着会诊、指导治疗。

此刻ICU病人基本都是80岁以上的老人,年纪最大的90多岁了,都是家里的“老宝贝”,焦急的家属睡在走廊里,陪伴着自己年迈的亲人。染病的老人都有基础病,容易脏器衰竭,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护。“家属也很辛苦,老人早点康复,他们也好早点回去。”沈医生说,“新十条”后的第一批病人目前还没有出院,“至少得15天。”

今年3月,周浦医院成为新冠定点医院时,收治过一些危重型病人,当时这些病人成为整个科室的“重点保护对象”。其中有一位在经过治疗康复出院后,家属还送来了锦旗。

“那位老人能救过来真是不容易,也是那次的成功救治,让我们有了经验,更有了信心。”通过实战,沈医生发现,没有打过疫苗的老人病情尤其严重,打过两针以上疫苗的老人症状会轻很多。在此,沈医生呼吁:老年人一定要去打疫苗!

“一旦感染以后,最好是趴着睡,或者侧着睡,可以有效防止缺氧。”结束采访时,沈医生依然不忘提醒监护老人的家属,“家里如果有老人,需要买血氧仪,血氧饱和度92以下就要早点来医院,以防静默性低氧耽误治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