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影厂的新探索,看《中国奇谭》怎么讲传统中式故事
2023-01-03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今年是中国动画新的百年起点。曾掀起过世界动画“中国学派”高潮的上海美影厂,也在积极探索新的中国动画表达方式:新年伊始,美影厂打造的中式奇幻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在B站正式上线,率先亮相的两集都极具特色。主创表示,这是在传承上美影“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创作理念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和尝试。

 ◆ 传统神话故事的新世代表达 ◆ 

《中国奇谭》一共8集,是8个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率先上线的是於水执导的中国绘画风格动画《小妖怪的夏天》和胡睿执导的素描写实风格动画《鹅鹅鹅》。这两部作品从内容到绘画风格等,都对传统神话进行了新世代表达。

《小妖怪的夏天》从小妖怪的角度重新想象了“西游记”世界,新颖地融入了“打工人”和“普通人”的概念。影片虽以家喻户晓的宏大故事作为叙事背景,但却转而将视角聚焦在了鲜有人问津的小妖怪身上,开篇便强化了观众的情感投射。片中,“你在教我做事”“去做,按照我的方法做”等新世代台词,摆脱了方程式的教条说教,用新世代语境搭配幽默风趣的画风,让当下观众在品味到了动画叙事的乐趣时有所共鸣。褪去主角光环,西游世界里的小猪妖就是现实世界里,每一个平凡但又善良勇敢的我们。

《鹅鹅鹅》通过对《续齐谐记》中《鹅笼书生》这一志怪小说的改编,采用第二人称视角强化观众的情绪体验,在挖掘“新”故事的基础上,折射当代观众的情感共鸣。影片围绕“欲望”与“人性”,讲述了货郎在阴森诡异的鹅山偶遇瘸腿的狐狸公子,欲望破而复立,发现一切看似荒诞都不过是个“鹅笼”,很容易引发让当下观众思索现代都市的“套娃式”欲望陷阱。

在绘画风格上,《小妖怪的夏天》“中西结合”微创新,在最为传统的二维平涂手法上,融入中国画的技法,以增强平面绘画的光影、透视和体积感,令人感受到满满的“上美影”式画风的童年回忆杀。《鹅鹅鹅》则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手绘素描的笔触,同时采用哥特式的表现手法,通过人物黑眼圈的设计,黑白红的强烈对比增强画面的神秘感和模糊性,最后结合中国画留白的意境,在无限的想象空间中,突出了短片中国志怪风的诡异气质。

 ◆ 古为今用传递情感力量 ◆ 

无论是对继承传统还是创新突破,《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和《鹅鹅鹅》都体现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正向寻根,古为今用,将叙述视角重新拉回到民族性与中国风,弘扬正向情感能量。《中国奇谭》技术总监单传蓬认为:“人类是有国界的,但是情感是无国界的。任何一个世界的每个角落的人都可以去读懂你的故事,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小妖怪的夏天》里,“小猪妖”的世界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现实生活的缩影。小猪妖面对人生选择题时踌躇无措,但依然为了心中的正义,提醒唐僧师徒有埋伏;小猪妖说想要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而妈妈关心他葫芦里有没有装满水,更是传递出家庭温暖的力量。

《鹅鹅鹅》放大中式视觉形象思维的表现方式,全片无对白,用短短几行文字、恰到好处的音乐、极具电影感的动画制作,配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投射到一个情感线索当中,给予观众以酣畅淋漓的故事体验,透过贪婪欲望体现坚守克己的温暖力量。

《小妖怪的夏天中》,小猪妖勇敢、真诚、善良;《鹅鹅鹅》中,货郎在欲望面前坚守本心。这些都体现着中国人从古至今对于“真善美”的含蓄却执着的追求。陈廖宇总导演说:“神话可以是古代的,但今天也有,未来也可以有。它其实就是人类对未知东西的想象或者对自己内心愿望的投射,甚至神话中的形象就是人或人性的某一面的具象化表达。”

据悉,《中国奇谭》后续还将带来三维动画《林林》、二维动画《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剪纸定格动画《小满》、偶片定格动画《玉兔》、三渲二动画《小卖部》和《飞鸟与鱼》等六部作品,美影厂希望陪伴当下的年轻观众,一起编织一场或诡异、或惊悚、或神奇、或浪漫的奇妙梦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