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哑了嗓音,温暖了城市,“青小医”青年医师健康咨询突击队解市民燃眉之急
2023-01-04 青年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来临,市民就医咨询需求量骤增。团市委组织了一批执业医师、医学生志愿者组成“青小医”青年医师健康咨询突击队在线开展健康咨询。市民可通过“青春上海”菜单栏“青小医”栏目,在线免费咨询。从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2日,突击队员已在线服务市民1932人次,电话解答咨询199人次。 

不少求助者发现,这群青年医生嗓音沙哑了,还时不时有咳嗽。其实,他们大部分都已经感染了好几天。一通电话、一则消息的背后,“青小医”们用平凡而疲惫的身躯,将这座冬日里的城市慢慢捂热。

  疫情当下  

一群生命对另一群生命的守护

朱栋

“我是一名临床医生,在‘青小医’接了40通求助电话,处理了200多条在线咨询。”龙华医院骨伤科主治医师朱栋的志愿服务时间是早上7点半到晚上7点。他在讲话时,至今还带着浓重的鼻音,“见谅,见谅。”

“现在就医比较困难,市民等待时间比较长,我们作为医生应当为院前咨询出一份力,”来自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等12家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医院,以及龙华医院、曙光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等9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青年医师,当起了“青小医”。

“医生,现在带着宝宝来医院会不会被感染?”“孩子高烧到四十度,我该怎么办?”来自孩子家长的一则则求助让他格外动容。“宝宝都是家长的心头肉。”他感慨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今,还有一份沉甸甸的“医者情怀”支撑着自己。

今年3月,上海疫情告急,一座座方舱医院拔地而起,让新冠感染者得到及时的隔离医治,为上海防疫大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朱栋告别了家中的幼子,在第一时间选择成为方舱里的守护者。

现在,新一轮攻坚战已经开始。他不仅自身参与到“青小医”的志愿服务中,也在积极地动员医院的年轻医生。“我是医院的团委书记,如果仅仅是下发通知,很多青年医生不知道如何进行。”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熟悉“青小医”的流程,他还分享了常用的问答,以供大家参考。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科普宣教是很重要的,在正确指导下,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可进行居家自我照护。”朱栋说。

  线上相助  

竭尽全力减轻前线的负担

杨溢

杨溢是第一批“青小医”志愿者。他是瑞金医院心脏外科主治医师,也是医院的团委书记。刚开始在“青小医”上服务时,杨溢还是“两条杠”,只能一边打电话,一边时不时咳嗽。

他是在“阳了”第六天左右接到“青小医”上岗通知的,“当时差不多‘阳’好了,我没有拒绝。”他说道。由于上海新冠感染者激增,全市院前急救工作迎来巨大考验。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也再度呼吁市民:新冠感染的轻症患者不要因为恐慌或者咨询而拨打“120”,把“120”生命热线和宝贵的救护车资源,留给真正需要急救的患者。

“现在急诊的同事们负荷量很大,”杨溢反复说道,“压力太大了,我们在‘青小医’平台上开展医疗咨询,可以尽可能减轻前线的负担。”

上周,他接到一则求助。有位市民有基础疾病,感染了新冠后很担心。杨溢在电话里为对方提供新冠相关医学咨询,并分享了自己康复后的经验。“特别是有些老人觉得不舒服,心里很焦虑,我会告诉他,‘你看我们年轻人也是这样的’。如果遇到氧饱和度低于93%的感染者,我还是会建议他去医院。

“通过这样的公共平台,新冠感染者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得到医学指导,能够更加专业和科学地应对新冠感染后所出现的一系列的不适。同时,感染者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也能得到一定的缓解。”他说道。“另一方面,这样线上的咨询平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发热门急诊、呼吸科门诊等临床科室的压力,很好地起到了分流的作用。新冠无情人有情,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迎来美好的春天。”

  托举合力  

期待着这样的平台越来越多

现在医护人员感染病毒的风险极大,参与“青小医”,是很多医生的坚守之举。

王一惟

“在青小医上排班接诊那天,本来是在办公室的。结果我也‘阳了’,就把地点改成了在家里。”王一惟是第九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也是医院的团委书记。当时还发着烧的他,四个小时内耐心解答了28条咨询。“当时发着烧,只能打打字,也算是‘举手之劳’了。”他说道。

‘青小医’里都是临床的医生,公信力强,市民能放心,我们也期待着这样的平台越来越多。”王一惟说。平台上一次次的更新,一次次的解答都让他感到很暖心,“小小的健康咨询平台缓解了市民的焦虑,也在这特殊时期托起了这座城市。”

严夏继

“大多数感染者更需要心理上的宽慰。”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生严夏继告诉记者,有一天下午自己接到一个咨询,咨询者担心传染给孩子,向他详细询问隔离措施。“那还能给孩子洗衣做饭吗?”对方焦急地问道。

仔细询问后,严夏继建议对方寻求家人的帮助,给自己一个休息的空间和时间。面对对方焦虑的情绪,严夏继用沙哑的声音一遍遍地安抚紧张的患者,同时也向感染者分享退烧和治疗咽痛、咳嗽的中医小妙招。

严夏继告诉记者,身边的同事都是“阳康”回来的,这个时候被感染了,也不应该停下来。因为解答他人的咨询,并不亚于临床上的价值。“休息在家的时间没有被浪费掉,真是太好了。”这名医学生无意间的一句话,却格外地温暖人心。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