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吸氧位1711个、输液位2562个,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持续扩容增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从上海市卫健委获悉,自2022年12月29日第二轮扩容增能以来,截至2023年1月2日,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增吸氧位1711个、输液位2562个,发热诊间238间、病床665张、心电监护仪243台。同时,抗病毒药物(小分子药物)、指氧仪、氧气罐等物资优先向社区倾斜配备,社区新冠救治与防重症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1月3日,记者了解到,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了20个指末氧监测仪,发热哨点门诊一周七天全开,每天开放至晚8:00。嘉定区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长夜间补液至晚9:00并开放双休日补液,有效缓解了二三级医院的门急诊压力。
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配备20个指末氧监测仪
据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徐佳玙介绍,以前发热门诊开放到下午5:00结束,近期因发热门诊接诊量骤增,医院延长了发热哨点的门诊时间,每周开放七天,每天开放至晚上8:00,以便有序引导居民下沉就诊,有效缓解二三级医院的门急诊压力。
“一方面是考虑到上班族可能工作日没时间前来就诊,所以发热哨点现在周末也开放了,他们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对应时间段就诊;另一方面,我们考虑到轻症患者也有就诊需求,发热哨点延长至夜间可以分流这部分患者,引导他们下沉到社区就诊。”徐佳玙说道。
与此同时,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原有设施设备基础上又配备了20个指末氧监测仪,扩大现有氧疗区,开放供氧接口,为居民提供充氧的便利,提升医院氧疗服务能力。还在日常门诊为就诊患者开具氧气票,由第三方供氧方式满足居民需求。
徐佳玙说道:“氧和能力是观察高危人群感染新冠症状的支持治疗手段,伴发基础疾病例如慢性肺心病的老人的氧和能力相对比较差,还有慢性疾病患者本身就有持续用氧需求的,而对于基层社区医院来说,氧疗服务比较容易提供,所以我们就进一步提升了氧疗能力。”
社区医院如何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工作?据徐佳玙介绍,医院辖区内约有1.6万重点人群,家庭医生为他们建立了微信社群,家属和病患都能及时在线咨询。“24小时咨询热线也一直没断过。”患者还能通过徐汇云医院进行网上线上诊疗,徐佳玙说,“家属在,也可以直接视频电话诊疗”。
资源配置方面,该医院合理安排小分子药物的开具和使用,确保居民可以及时得到药物支持治疗。对病区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收治适宜于在社区治疗的患者,床位使用率达到了90%以上。“目前我们解热镇痛药储备基本能满足患者需求,打电话来咨询药品的病人听到后对于缺药的焦虑也少了很多。”
嘉定区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延长夜间补液时间并开放双休日补液
记者了解到,嘉定区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夜间门诊开诊时间同步延长夜间输液补液服务至晚9:00,并开放了双休日补液,满足辖区居民补液需求。目前每日补液量约为35人次,其中90%为承接上级医院补液服务。
据嘉定区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沈志萍介绍,往常来补液不会超过10人,今天下午4:30补液量已经达到了72人。近期来补液的人群主要以新冠感染为主,“下午3:30的时候我们中心补液人次已经达到53人,90%以上都是肺部感染、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这些疾病”。
“我们承接了上级医院开具的补液任务,补液本身也有时间延续特点,如果我们16:30下班的话,很多病人无法完成补液,比如说他15:00来补,可能16:30还没补完。所以我们把补液服务延长到21:00点,跟夜间门诊时间同步。这样大多数病人哪怕是下午去二三级医院开补液药,第二天下午过来也能衔接上。”沈志萍告诉记者。
此外,该社区医院还合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了空间扩容,在原中心、分中心输液室共有30个输液位的基础上,利用输液室外的检验科、b超室候诊区走廊空间及现有的空调、候诊椅等设备,扩增了移动补液架,增加了20个输液位,可保障50人同时输液。
医院还对辖区内人群进行了分类,其中,红色标注的重点人群共3251人,黄色标注的有5140人,针对这两类人群,家庭医生会定点定时随访。同时,通过短信告知绿色标注的低风险人群家庭医生的电话号码,以便他们能及时联系到家庭医生。“我们今天通过家庭医生转诊了3人,其中就包括重点人群1人。”沈志萍说。
“这两天,我们医院还会来一台方舱CT,有了方舱CT之后,有新冠感染相关的呼吸道症状的人群就可以留在我们社区进行CT检查了,这样会有更多人可以下沉到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诊疗,不用去二三级医院排队做CT了。”沈志萍补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