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级医院专家多途径会诊,黄浦优化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她咳嗽咳痰稍微有点缓解,气喘也好一点,发病已三天。现在主要就是我们找你会诊一下,看下这个病人能不能用一下小分子药。”不久前,在黄浦区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楼的老年病房内,来自瑞金医院急诊科的副主任盛慧球正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对躺在床上的叶阿婆进行会诊。
主治医师介绍道,叶阿婆今年已经91岁高龄,平时患有慢支、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12月28日,叶阿婆出现高热,抗原显示为阳性,肾功能和心梗三项指标明显异常,于是给她进行吸氧、抗凝、退热、平喘化痰、营养支持等治疗。盛慧球主任详细询问了阿婆的身体情况、用药情况、各项指标参数,了解到患者血压过低,并且有服用降压药的情况,建议她适当减少降压药的剂量,并给出了自己的会诊意见。
除线上会诊外,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不定期请来专家对院内的老人进行线下会诊。这位白阿婆年过九旬,12月20日出现恶心呕吐低热,28日起出现精神萎靡、血氧饱和度降低等情况,目前已经使用小分子药物治疗。
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呼吸科主任严峻海询问了她身体的各项指标,了解到患者目前还有低烧,但是其他症状正在减退,建议她继续服用小分子药物进行进一步的抗病毒治疗。“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还是抗病毒的治疗,她现在用的是小分子的药物,用了之后症状也有所缓解,气急发热也有所缓解,说明治疗是有效的。这个药物一般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是不能用的,对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有的,医生在临床用的时候要注意一点。这个药让她继续使用,一般我们一个疗程是五天。”严峻海说。
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心已经与三级医院建立片区联动方案。针对红色高风险人群、失能老人或高龄行动不便感染者,经专家团队评估后决定收治方式。对经评估后可居家(暂不转运)的,在指导下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健康监测、抗原检测等必要服务。经评估后不适宜居家的,中心将落实转诊,若有紧急医疗需求的也可通过急诊就诊。由各三级医院、瑞金卢湾分院和九院黄浦分院选派各学科专家共同组建区级专家组,指导社区评估、培训、会诊和转诊等工作。
记者了解到,为充分作好下阶段新冠疫情应对准备,黄浦区针对区内老年人口比例高的特点,结合“大上海保卫战”时期黄浦老年救治照看计划的经验,依托区域医联体网格化建设,制定了《守护黄浦老龄行动---黄浦区老年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续篇,进一步有效落实防重症、降死亡的总目标,全力保障黄浦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目前,由黄浦区卫健委牵头已经组建三级网络,按片区完善分级诊疗体系,落实首诊负责制,共同构建守护黄浦老龄行动架构。具体确定瑞金医院、长征医院指导瑞金卢湾分院为牵头单位的医联体,包括瑞金康复医院、香山中医院、顺昌医院、打浦、淮海、瑞二、五里和南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定九院、曙光医院、仁济医院指导九院黄浦分院为牵头单位的医联体,包括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区精神卫生中心、区肿瘤防治院、半淞园、老西门、小东门、外滩和豫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针对红色高风险人群,失能老人或高龄行动不便感染者,经专家团队评估后决定收治方式。对经评估后可居家(暂不转运)的,在指导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健康监测、抗原检测等必要服务。经评估后不适宜居家的,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助下落实转诊工作,若有紧急医疗需求的也可通过急诊就诊。各社区动态掌握高危评级、新冠感染状况以及医疗需求, 理顺转诊流程,畅通救治通道,降低新冠死亡率及疫情期间死亡率。
按片区医联体,启动医联体内部转诊流程和绿色通道外,当危重、重症患者经过治疗好转后,启动专家评估并畅通下转机制,至合适的医疗机构继续治疗,继续做好上下衔接工作,落实“有地方去,有地方回”的闭环循环模式。
另外,在医疗救治网络方面,黄浦区建立了市、区级专家队伍,由瑞金医院瞿介明教授为组长共同组建成市级重症救治团队(对口黄浦),指导危重症、重症患者的救治;由各三级医院、瑞金卢湾分院和九院黄浦分院选派各学科专家共同组建成区级专家组,指导社区评估、培训、会诊和转诊等工作。截止目前,市区共派出专家84人次,市级专家共会诊3例,转诊1例,区级医联体共会诊34例,转诊6例至区域医疗中心,开展了区域内医护培训3次,提升社区重症早期识别与应急处置能力。同时,探索小分子药物使用,强化中药全覆盖使用。另外,还建立了营养康复计划,指派三级医院的营养科和康复科对老年患者提供视频会诊指导和培训,进一步加大支持治疗,为老年人尽快康复保驾护航。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