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感染海啸中,当好老人的摆渡人
2023-01-05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郦亮

近期的新冠感染风暴,老年人无疑是高危人群。他们身体虚弱,普遍患有基础性疾病;他们信息不畅,难以充分掌握自救知识;他们内心焦虑,生怕自己被忽视。对于老龄人口已经占到城市人口1/3的上海来说,如何贴心看护好这些被病毒袭击的老人,如何守住这一道最脆弱的防线,压力空前。作为社会最基层的上海各个社区,正在竭尽全力地调配人力,筹措资源,向老年人紧急伸出援手,抓住黄金救治72小时。

老年人最关心的首要是就医看病问题。在疫情感染高潮中,上海的医疗体系经受了巨大考验。各大医院都在开足马力超负荷运转,为了关口前移,有效定向分流新冠感染病人,社区医院火力全开,在老年人的家门口雪中送炭。为了医疗资源向老年人倾斜,最大限度满足老人寻医问药的需求,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容增能,他们把文化活动中心改造成“简易发热门诊”,挂号收费等候区抢救区一应俱全,而且一周七天全开,尽全力为救治老人创造条件。

奥密克戎变异株对人体的攻击极具隐匿性,有的老人自觉状态尚可,其实已处于病情发展的危险边缘。有的独居老人身边没人照顾,一旦发病就身陷囹圄,这个时候特别需要社区发挥“网底”和“守护人”的作用,做到早发现,早救治。为此,普陀区桃浦镇中环名品居民区推出“首问负责制”,无论是党总支书记,社区义工,还是居民楼栋的“块长”,谁第一个接到老人的求助,谁就事情负责到底,绝不推诿,真正做到一杆到底,为老人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有些老人感到无助和焦虑,精神压力大,心理问题突出,于是社区积极行动起来,筑牢老年人的心理防护网。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克服人手紧缺的困难,确保中心医疗热线有两到三名接线员24小时值守,每天热线要接两三百个电话,大部分都是对老人进行医疗用药指导,做好心理安抚工作。奉贤区金汇镇旺苑社区党员志愿者还将“老年人接种疫苗十问十答”、“如何操作随申办互联网医院专区”等讯息及时转发至居民微信群内,引导老年人不盲目囤药,不乱吃药。

截至2023年1月2日,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增吸氧位1711个、输液位2562个,发热诊间238间、病床665张、心电监护仪243台。同时,抗病毒药物(小分子药物)、指氧仪、氧气罐等物资优先向社区倾斜配备,社区新冠救治与防重症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在接受社区这些增容的医疗服务,也感受着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当前危重症感染高潮已经到来,疫情对老年人的考验持续胶着,社区作为老年人贴心看护人的角色,承压之重,工作之繁,让人们心生敬意,也召唤更多力量投入支援。唯有坚持再坚持,不断想方设法在第一时间,守护好老年人的生命安全,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底线,一切的努力才无愧于这个时代的社会治理,无愧于城市的温情,无愧于人民的期待。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郦亮

编辑:周晓 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