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7天全市线下消费323亿元,恢复至去年同期81.7%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
今年新春佳节,上海商圈、商街、商场的“城市烟火气息”快速回归,洋溢着浓浓的海派“年味”。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从市商务委获悉,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显示,节日期间7天,全市线下消费支付金额323亿元,恢复至去年农历同期的81.7%。
◆ 餐饮业消费同比去年春节增长4.9% ◆
数据显示,环比节前消费增速明显提升11.8个百分点。其中,餐饮业消费金额41亿元,同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4.9%。线上消费支付金额198亿元,同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9.4%。
节日期间,监测全市36个商圈的线下客流总量达到2914万人次,恢复至去年农历同期的91.4%,消费金额排名前三的商圈分别为南京西路、南京东路和陆家嘴。
据市商务委抽样调查200家零售和餐饮企业数据显示,节前7天(1月14日至20日)重点样本实现销售额54.9亿,同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10.5%,节日7天(1月21日至27日)实现销售额54.3亿元,恢复至去年农历同期的90.7%,14天累计实现销售额109.1亿元,同比去年农历同期基本持平。其中,世茂广场、上海环球港、百联又一城、万达广场(浦东店、宝山店、金山店)、百联川沙购物中心、大华虎城、青浦奥特莱斯、新世界大丸百货、佛罗伦萨小镇、绿地缤纷城等样本销售额,同比去年农历同期实现2位数以上增长。
◆ 全市各大商场推陈出新各具特色 ◆
节日期间,全市各大商场牟足干劲、推陈出新,带来各具特色、美轮美奂的兔年主题美陈造景。
南京路步行街年味浓郁、客流如织,节日期间商圈客流同比增长18.3%。新世界集团推出“南京路和你一起迎新年”活动,10米高的艺术美陈“啵啵兔”首次亮相新世界大丸百货,吸引消费者驻足打卡,春节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
静安区以“新春新潮‘静’享消费”为主题,联动南京西路、苏河湾、大宁“三大商圈”,聚焦新春造景、礼遇促销、国潮年味等“三大板块”,开展系列促销活动,兴业太古汇节日7天销售额分别环比节前增长80%以上。港汇恒隆广场携手国家宝藏IP,打造国风灯笼、宝藏剪纸,春节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明显。
新天地联合上海时装周、公益组织“星星兔子和爱”推出1对手捧红色爱心的“爱望兔”,以及5个兔耳造型回收箱,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带来丝丝暖意,商场南里春节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30%以上。
豫园商城推出“豫园迎新年”活动,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山海奇豫记”为主题非遗艺术彩灯活动,带来浓浓的海派年味,节日期间商圈客流同比增长27.7%。BFC外滩金融中心精心打造“NICE兔”艺术美陈,推出外滩枫径围炉大会、萌兔游园会、新春市集等系列活动,节日7天环比节前增长20%以上。
◆ 年俗活动丰富海派洋气与传统文化交融 ◆
海派洋气与传统文化交融,是新春佳节上海商业的营销特色。春节期间,各大品牌、商家纷纷开展充满“海派年味”的跨年迎新主题活动。 为了更好助力消费回暖和经济复苏,月星旗下环球港、月星家居、环球港湾等持续推出丰富多彩的各类体验服务活动满足市场需求。上海环球港民俗演艺京剧、昆曲、川剧、评弹、相声、腰鼓、唐乐等悉数登场,春节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40%以上。
第一食品年货节开展新年剪纸、糕团刻字、制作兔灯等年俗互动活动,线上线下直播联动,春节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瑞虹天地推出“年年在一起”活动,写福字、拜大年、挂春联、迎财神等年俗轮番上演,带给广大消费者浓浓年味。
宝山龙湖天街“新遇寄春光”、宝山花园城“舞狮采青迎财神”等活动精彩纷呈,春节期间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近三成。
百联南桥购物中心开展新春民俗体验,写春联、画糖画、剪窗纸等活动热闹非凡,更有商场服饰、黄金、化妆品等优惠折扣,春节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开元地中海推出“兔年迎新·情系开元”,兔年集市与美陈呼应,更有财神派发红包,春节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50%以上。
万达广场崇明店以“2023来崇明万达过新春”为主题,举办看最美烟花、海派脱口秀、童话舞台剧、整点抽大奖等活动,节日7天销售额环比节前增长1倍以上。南翔印象城MEGA“Happy Happier”主题活动、中信泰富万达“皮影闹新春”“万物皆可兔”等活动,有表演、有集市、有折扣,单日客流分别超过5万人次和4万人次。青浦奥特莱斯推出“兔年新语、兔年新装、百兔大拜年”,打卡点赞、品牌促销、积分抽奖等活动联动,春节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
此外,节日前夕,市区两级商务主管部门提前制定了节日安全预案,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为应对寒潮降温天气,蔬菜集团、良友集团、水产集团、上农批等重点企业,积极做好主副食品市场供应工作,确保主副食品供应量足价稳、优质安全、便民惠民。节日期间,上海主副食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
编辑:马鈜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