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市场迎来“小阳春”
2023-02-05 生活


多台大戏将轮番上演。受访者供图

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备受关注。 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新年上海的文化市场迎来复苏,剧院演出逐渐恢复常态,博物馆开放趋于平稳。不断优化的环境,使得一批重量级演出和艺术展览备受关注。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上海迎来一拨演出和展览的“小阳春”,这是三年来的首次。

青年报记者 郦亮

京味话剧和海派艺术交相辉映

虽然不少新剧目的演出都在准备之中,但东方艺术中心的东方名家名剧月是目前上海在上半年唯一确定的戏剧演出季。东方名家名剧月去年曾由于种种原因而停办过一次,此次重启可谓铆足了劲,要进行诸多突破。众所周知,东方名家名剧月作为上海的一个文化演出品牌,创办十三年至今,始终秉持“聚焦新剧目、展示新成果、培养新观众”的宗旨。“新”也是东方名家名剧月的关键词。所以每年名家名剧月有哪些新的剧种亮相都是观众关注的焦点。之前已有黄梅戏、甬剧、川剧、南音、秦腔、新昌调腔等上海观众少见的剧种登上东艺,吸引了一大批戏剧新观众,而今年则是京味话剧。

东方名家名剧月2023年3月3日到4月22日在东方艺术中心举行。龙马社的原创京味话剧《椅子》作为开幕大戏幽默登场。记者了解到,《椅子》的核心人物是张铁林,他一人担当编、导、演。《椅子》源自张铁林三十多年前创作的获奖电影剧本,之后还由他执导拍摄成同名电影。时隔数十载,作为张铁林首部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作品,《椅子》被搬上舞台,并码齐了一套老戏骨班底。对于《椅子》在上海的演出,张铁林相当重视:“《椅子》旨在写出一台啼笑皆非的‘丑人’,以黑色幽默的‘喜剧’形式,写出底层人的无奈和扭曲,其实是含泪的微笑。希望上海观众能够喜欢。”

多年前粤剧曾来过东方名家名剧月一次,但也算是“稀客”,这次粤剧二次来沪,并且担纲名家名剧月的闭幕演出。粤剧《南海十三郎》,是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的文化项目,改编自原版电影与舞台剧,核心编剧为杜国威(中国香港),著名导演高志森(中国香港)亲自执导。佛山粤剧院团队立足本土文化特色,粤港澳文化共融,以艺术本质回归舞台,粤剧人演绎粤剧传奇人物的故事。该剧将以跌宕起伏的剧情,触动人心的表演,悦耳动听的唱腔,精美绝伦的舞美呈现,向上海观众介绍岭南历史文化。

除了这些小众剧种,今年的东方名家名剧月依然会有昆剧、京剧、黄梅戏、昆曲、评弹这些上海观众熟悉的剧种剧目上演。3月17日到19日,上海京剧院《新龙门客栈》《锁麟囊》《赵氏孤儿》三台大戏将轮番上阵。梅派大青衣、梅花奖和白玉兰奖得主史依弘领衔上海京剧院,将先后呈现京剧名作《新龙门客栈》和《锁麟囊》。《赵氏孤儿》是马连良先生的代表作,3月19日,国家一级演员、白玉兰奖得主蓝天,将携此马派名作,联合田慧、耿露、杨东虎、郭毅、郭威、于同辉、孙伟等多位名家与观众见面。这些戏足以让观众领略“海派京剧”的魅力。海派风韵的代表还有由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带来的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昆曲王子”张军领衔主演该剧,《春江花月夜》创作灵感源于唐代诗人张若虚“孤篇盖全唐”之同名诗篇,80后才女编剧罗周以此为灵感来源全新创作了同名昆曲。该剧4月7日到8日将登陆东艺。

昆曲《1699·桃花扇》是江苏省昆剧院第四代青年演员入团后创排的第一部大型剧目,首演即引发热烈反响。时隔多年,梅花奖得主单雯、白玉兰主角奖获得者施夏明这对搭档将再度亮相东方名家名剧月,携手多位“昆五代”青年名家于3月11日到12日奉上这部代表作。3月31日至4月1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将携《女驸马》和《红楼梦》两部大戏亮相东艺,集结多位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获得者与国家一级演员,以实力诠释带观 众重温历久弥新的经典之作。

传统文化展与引进展精彩纷呈

铆足了劲迎接新年的除了各大剧院和文艺院团之外,还有各大艺术展览机构。上海博物馆目前正在举行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和“玉兔精灵:上海博物馆兔年迎春展”两个热门展览,将分别持续到今年的5月7日和2月26日。而在此过程中,新的展览又将启幕。

定于4月到7月举行的“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暂定名)就是上海博物馆的一次突破。因为过去说到宋元古籍,那市民第一时间会想到上海图书馆的收藏,但其实上海博物馆也有不少宋元古籍的珍品。宋元时期,文化发达,典籍宏富,堪称中国典籍发展的黄金阶段。依托于手写传抄、雕版印刷以及刻石拓印,中华文明在宋元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长足的发展。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宋元古籍,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首批上海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上海博物馆预定于4月把馆藏宋元古籍60余部呈现给国内外的广大观众。这也是上海博物馆建馆以来首次举办的古籍专题特展。展览分三个板块,分别展示写本、刻本、拓本三种类型的宋元古籍。

上博4月还将揭幕一个名为“与时偕行:金石传拓的技艺”(暂定名)的展览。这是一个专业展,也是一个小众展览,向世人揭开古代金石传拓技艺的神秘面纱。上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金石是中国历史中一种重要的文献载体之一,记录有大量珍贵史料。为保存、研习、交流其中的内容,中国的古老智慧演化出了一种简便高效的复印技术:传拓技艺。历经时代变化许多金石原件早已消失破损,通过传拓留存下来的拓本资料为我国历史文化留存和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展以传拓技艺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变通为主题,分为“文化传承的实用技艺”“拓墨入画的艺术表现”“金石传拓的传承保护”三部分,以上海博物馆藏品为主要内容,同时借展上海图书馆多件珍贵藏品,共计50余件,相信能为观众带来一次增进对传拓技艺了解的独特体验。

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上海一些持续举办的展览仍值得关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将持续到2月28日的“艺术百年·光风霁月——上海近现代美术作品展”,是一个专门梳理近现代上海美术发展史的重量级展览。作为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何谓海派”系列的又一大展,展览聚焦于由“海派”引发的百余年来上海近现代美术史的演变,并将展示的美术史年代下限延伸至21世纪10年代,增加了改革开放以来重要历史阶段的内容。浦东美术馆持续到4月9日的“绝美之境: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是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与中国现当代艺术机构进行的首次大规模合作。它不仅是对两千年前古罗马文明的一次盛大展示,其中很多国宝级珍贵展品更是第一次离开意大利,参与海外展览。展览囊括了雕塑、绘画、马赛克、壁画、青铜器和玻璃制品等多种媒介,将从不同的方面再现古罗马的璀璨文明。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持续到3月29日的“丁立人、夏阳双人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十周年特别展”聚焦于两位年逾九旬的艺术家,沿循两人创作语言生成的独特轨迹展开。丁立人和夏阳均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初,彼时的上海兴起了以“决澜社”等团体引导的现代绘画探索实践。丁立人和夏阳在不同的人生进程中受教于“决澜社”成员关良、李仲生,并分别通过躬体力行的创作探索,践行了发源于本土的艺术实验精神。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