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旁观”到“参与”,社区自治“治”出满满幸福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崔子润
居民小区连着千家万户,是社区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城市经济飞速发展,新建小区不断出现。然而居民生活习惯和利益诉求存在差异,楼道堆物、业主与租客纠纷等问题频出。妥善解决新建小区的社区矛盾,既是提升小区居民满意度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盈浦街道平和浦筹建组以党建引领为抓手,践行社区居民自治模式,让居民“治”出满满幸福感。
协助共治,做居民的“贴心人”
平和浦筹建组某一小区在交付后,发生了地下车库渗水和地面开裂的现象,小区居民多次反映未果,致使社区矛盾日益加深。平和浦筹建组及时了解居民诉求,并积极联系地产开发商。同时将此情况上报街道有关部门,街道主要领导亲自约谈开发商领导。在盈浦街道多次牵头组织下,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将此事妥善解决。
“社区治理是一项集众智、合众力的工作,我们做得好不好,关键看各方面的参与度和居民的认可度,社区凝聚力、归属感强了,才更有温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在解决小区地下车库事件的前期沟通、中期协商和后期维修以及解决停车居民临时停车难题过程中,平和浦筹建组时常将最新进展向社区居民宣传。在维修工程开展阶段,平和浦筹建组向青浦交警支队申请路边限期临时停车牌,同时也同万科物业沟通,开放周边首创禧悦雅苑和首创禧悦翠庭地下停车库临时应急,为社区居民解决停车难题,做好社区居民的“贴心人”。
同向发力,从“局外人”到“当家人”
平和浦筹建组倾听居民心声,收集居民建议,把解决问题的决定权交给居民,由居民自主协调好涉及自身利益的事,让居民从“局外人”,变为当家作主的“当家人”。最终小区地下车库渗水和地面开裂问题,以居民自治方式解决,解决方案依照社区居民的建议进行维修工程,并由维权业主代表作为维修工程的监督人开展维修。
实行居民自治,让居民自己来管理自己的事情,才能真正符合社区居民内心愿望、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推动基层民主建设,从而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使小区的不和谐因素及时得到解决。社区治理离不开居民的参与,从“旁观”到“参与”,不仅为小区带来了新面貌,更是让社区治理的“被动组织模式”转变为“主动活跃模式”,使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居民自治是一个“小火慢炖”的过程,平和浦筹建组将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居民需求、居民满意度为导向,搭建多方沟通平台,畅通信息渠道,充分收集民情民意,深化基层治理,进一步推动社区民主自治,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努力营造出和谐、整洁的社区环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治理格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崔子润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