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现|买书像买菜,“书菜盲盒”你会pick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视频
淮海路上新开了一家“菜场”?买“菜”还搭“葱”?这是上海春天版“书菜计划”,印有西红柿、上海青、西兰花等图案的书菜盲盒里,放着小说、诗集等不同书籍,搭配的“葱”则是咖啡液。即日起至2月12日,1000多个书菜盲盒是为上海2023年春天准备的特别礼物。
有人觉得这个计划创意值拉满,也有人觉得都是噱头,失去了阅读的纯粹,对此,“书菜计划”主理人summer有话说。
▼ 探访 ▼
1000多个盲盒包含400多种书籍
“书菜计划”开设的“菜场”在淮海路755号的三楼,面积不大,中间两张桌柜以及靠墙的书架上,整齐地罗列着菜品:西红柿、黄椒、蘑菇、西兰花、大蒜……这些由艺术家nichinichi所绘的书菜主题插画印制在文件袋大小的纸袋上,每个书菜盲盒里都有一本书和一张定制书签。收银台边还有两筐“葱”,画着一把精选小葱的纸袋里装着一袋咖啡液。买“菜”搭“葱”,一组书菜盲盒标价45元。
四幅大海报被悬挂于“菜场”的两面墙上,一袋大蒜、一堆蘑菇边的宣传语是:让买书像买菜一样日常。一把上海青、一只黄椒下面,印着:今天也要多吃蔬菜多读书。
很多来打卡的青年将其当成一个小型展览,顺便捎上一本书,带给自己一份惊喜。现场“书农”介绍,“菜场”2月4日开张,2月12日关门。截至2月8日,已经销售了1000余个书菜盲盒,“前几日的销冠是西红柿,如果傍晚到店,西红柿基本是售罄的状态。”现场还看到他们特别制作了卡纸板:销冠番茄又又没有了,明天早点来哦。
据“书菜计划”主理人summer介绍,此次书菜盲盒里包含了400多种不同的书籍,不仅包括中国当代小说、日本文学,还有哲学书籍、诗集、科幻宇宙,也有绘本杂志、食谱等,“选书时我们会把控整体品质,基本都是挑选豆瓣评分比较高的书籍。”所有书籍统一按“蔬菜种类”划分,按“口味”选择即可。“因为临近情人节,我们还特别在盲盒里藏了几本《情书》。”
现场看到,有人一下买了三本,原来是帮朋友代购,也有人现场按照配一盘菜的想法在挑选,比如小鸡炖蘑菇,蒜蓉西兰花等。
▼ 观点 ▼
愿意打卡派:创意值拉满,可涉猎不同书籍
因为听了朋友的安利,在陕西南路工作的陈小姐利用午间一小时来到“菜场”打卡。爱纸质书,也爱抽盲盒,陈小姐坦言看到“书菜计划”的内容,觉得是为她度身定制的。一圈逛下来,她没有选择上海青、西红柿、胡萝卜等蔬菜,而是看中了唯一的荤菜——大公鸡。
日常抽盲盒时,陈小姐喜欢摇一摇盒子,掂一掂重量,书菜盲盒没法从重量判断,她就大体摸一下书本的大小和厚度,最后在书架上选中一款书菜盲盒。“是我喜欢的!”拆开一刹那,陈小姐脸上写满了欣喜。这本名为《小小巴黎书店》的小说,让她想起了曾经在意大利留学时的经历。假期里游历欧洲,在巴黎塞纳河边,她手握一杯咖啡,晒着太阳,流连于河边一个个小小的书亭,“虽然书亭里都是法文书,我也看不懂,但很喜欢和煦阳光下,书香混着咖啡香的氛围感。”
陈小姐平时常去线下书店看书,平均一个月会买3~5本书,她享受手捧纸质书,一页页翻书的快乐。拿到盲盒中这本《小小巴黎书店》,她就看到了书脊上的一段文字:“一封写给读书人的情书,任何还相信文学有改变人类生活的力量的人,都会深受感动。”这段话特别打动陈小姐,这份书菜盲盒让她很是满意,“现在实体书店有些萧条,这样的形式还蛮有趣的,创意值拉满。我发了朋友圈,又有好些朋友准备去打卡。”
抽到心仪书籍的还有大葵。大葵一直很想研读关于皮肤学的书,傍晚骑车去了“菜场”打卡,她原本喜欢明亮的黄椒,但到的时候已经售罄,她就挑了可爱的大蒜,拆开一看,刚好是一本《皮肤的秘密》。“现场就拆封了,我已经开始了解这本生命之书。”
不愿买单派:形式大于内容,“买了不看”几率大
“书菜计划”新颖的形式让前来打卡的年轻人络绎不绝,但也有一些不愿为形式买单的人。阿秋在“菜场”逛了一圈后,最终没有“买菜”。她询问过现场“菜农”盲盒里大概有哪些书目,得到的是诗歌、小说等大类回应,她又翻阅了网上社交平台,看到有人抽到了小说《冬将军来的夏天》,有人抽到文艺评论,甚至有人抽到了一本食谱《食鲜最高》,“书目品类跨度太大了,万一抽到自己不感兴趣的书,可能真的翻都不会翻一页。”
在阿秋看来,买书和读书之前肯定先要简单了解书的内容,而书菜盲盒圈定的范围过于广泛,到底是画册还是严肃读物,买之前根本不知道,“哪怕平时抽盲盒,一个系列的盲盒还会先告知包括哪些样式,消费者可以对盲盒的大品类有挑选。而书菜盲盒,买之前根本不知道,只是享受买盲盒、拆盲盒时候的开心,买完打开后就搁置一旁,也就失去了阅读的纯粹。”
对此,“书菜计划”主理人summer觉得,也许抽到的书籍并不是大家平时习惯阅读的书目类型,但他们更希望读者可以由此开始“试试新书,试试新菜”,“这也是书菜盲盒这种形式存在的意义之一”。
summer自己也买过很多书,家里有个书堆,大部分是没看过的书。偶尔灵感缺乏,或无聊时刻,她就会随手拿起一本看看,好看就会一口气看完,很多时候只会看几页,或是几段话。“翻来覆去会看的书其实就几本而已,但有那堆书在家就非常安心,它们对我的意义就像是一片小小的森林,在需要的时刻治疗自己。”
summer说自己不是爱书狂人,读书习惯也不好,但这些年断断续续从书籍中获得了不少能量。“所以我希望大家多给书籍一点机会,买一些书,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放一些书,相信任何一本书到了一个人手里,都会在某一个时刻发挥出它该有的能量。”
▼ 未来 ▼
书菜市场会开到更多城市和空间
“书菜计划”的幕后团队来自上海,人数不多,因为工作中接触的都是书与菜,让他们觉得非常治愈,所以聚在了一起。当时他们想在疫情期间用创意为线下独立小书店带来一点人气,也试着用一种更为大众、无负担的方式将书籍推荐给年轻人。
summer介绍,2021年岁末,“书菜计划”来到武汉,与跳星星书店一起准备了500本书,包装成了蔬菜的样子供读者挑选,为了让选购更加轻松有趣,书店被改造成了“小小菜市场”,原定10天的活动,最终开卖3小时就售罄了。2022年,他们又前往了广州、北京、深圳,更多书籍通过“书菜盲盒”的形式被读者认识。今年终于将“书菜计划”带回了上海,整个团队也充满了期待,“我们希望来现场打卡的人能被书菜可爱到、治愈到,由此打开了一本书,认识了一本书。我们相信书籍本身的力量,而需要做的,是给书一个机会。”
summer表示,今年书菜农人们会继续耕作,把“书菜市场”开到更多城市和空间,用轻松有趣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书籍被认识、被打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