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让法律成为悬在网暴头上的一把刀
2023-02-14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刘学州去世后,律师在网络上提取了针对刘学州的2000多条网暴言论。随着刘学州被网暴致死案的开庭,一堂面向全民的打击网暴普法课正式开堂。

我们身处社交时代,几乎每个人都能感到网络的戾气,网络暴力事件屡见不鲜:上海姑娘因打赏外卖员200元,遭网络暴力,最终跳楼去世;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因网络暴力患上抑郁症;“糖水爷爷”卖2元糖水走红后遭网暴放弃摆摊……一条评论就会被误读,一个表情就会引来攻击。匿名下,网络暴力便随着人性的幽微而滋长蔓延。

虽然网络暴力已经严重威胁公众身心健康,但却很少有人因此遭到惩罚。这也就滋生了另外一群靠舆论牟利的人,他们利用公众“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炮制各种谣言。各种蹭热度、搅浑水、扰乱人心,没有矛盾也要制造矛盾,没有仇恨也要煽动仇恨。真是乌烟瘴气,令人不胜其烦。不要“数据”看多了,忘记账号后面是个人,自己也是个人。

网络治理,法律和道德是前提。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张雄等40位代表向大会提交联名议案,建议为反网络暴力专项立法:建议采取专门化、体系化的集中立法来应对网络暴力,制定反网络暴力专项法律。其中,明确提出了加大网络暴力的刑罚力度,严惩恶性网络暴力事件。

如今,我们正在为规范网络暴力做出探索,力求对不法分子形成有效震慑。202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深入推行网络实名制,从源头上掐断“养号”黑色产业链。同年8月《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展示IP地址归属地信息……治理网络暴力行为既需要从道德、法律、监管、技术等多个层面发力,也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平台、企业以及个人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

对于网络平台而言,不能推卸责任,出了事只是“一封了事”。要明确网站平台、网络媒体和网络论坛法律责任,承担反网络暴力的义务。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于我们自己,也应看清楚、想明白、多考证再去发表意见。被“带节奏”时情绪先行,就容易沦为“网暴扩散器”。打着正义的名号无视真相,才是最大的恶。否则随着网络热度消退,留下的只是一道道淌血的伤口。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编辑:周晓 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