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现场教学、文物进课堂、《流浪地球》科普知识……各校开学第一课精彩纷呈
2023-02-1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在美术馆里上开学第一课是什么体验?近距离观摩文物《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有何感受?科学家讲解《流浪地球2》有多炫酷?

开学第一天,上海各学校为学生们准备了精彩纷呈的开学第一课,让学生们在“大开眼界”中开启新学期的学习。

 // 开学第一课“搬进”中华艺术宫 //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虹口区不少学生迎来了一次特别的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的课堂“搬进”了大名鼎鼎的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今天上午,中华艺术宫进行了一场美术现场教学,400多名虹口学生体验了一次从视觉到心灵的双重震撼。

除了学校教师,多名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的教师也上场助阵,通过讲授《在中华艺术宫留下印记》《走进中华艺术宫—绘画鉴赏方法》《我心中的创世英雄》《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美术作品展》等7堂美术课,为学生们奉上了一场艺术饕餮大餐。

“中华艺术宫我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就来过,但今天能与同学们一起走进来,以这样的方式现场上课非常震撼,也更加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现场学生说道。

参与现场授课的老师们也表示,这样的现场教学方式,让学生走出传统课堂、走进艺术殿堂,将鲜活的艺术现场与美育课融为一体,能够进一步打破孩子们与艺术之间的那道墙,“也为老师们提供了形式更加新颖、资源更加丰富的授课平台,有利于推动德育与美育、课内与课外、课程与课堂教学的紧密融合。”不少老师坦言,希望以后能够挖掘出更多的沪上艺术文化资源,有机会走进更多大馆大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为了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大力推进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学第一天,虹口区教育局与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举行了签约揭牌仪式,双方共同设立中华艺术宫美术教学基地,开展“美术馆现场教学课”项目,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为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上海故事、虹口故事作出积极探索。据介绍,本轮“美术馆现场教学课”项目将面向虹口广大师生,在未来三年中常态化进行。

 // 近距离观摩馆藏文物 // 

流转百余年的杂志静静陈列在舞台上,来自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傅天溦老师详细讲解着,泛黄的纸张将人的思绪拉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今天上午,卢湾中学的开学第一课上,学生们近距离观摩到了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馆藏文物《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作为鲁迅先生《狂人日记》的首发刊,《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的价值不言而喻,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团支部书记傅天溦老师围绕文物的价值和收藏故事进行了讲解,引领学生们共同探寻文物承载的光辉历史和伟大精神。

结合文物《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一堂红色宣讲课堂《铁笔雄文照人间》也以情景演绎方式,向全校师生讲述了鲁迅先生创作《狂人日记》的始末,展现了革命先烈一心为民的伟大情怀和为救亡图存肝脑涂地、矢志不渝的民族大义。

开学第一天不上课表课程是卢湾中学的一项传统,校长张怡介绍说,这个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依托学校无边界课程,以“‘物’说中国”为主题,将博物馆“文物”“移动”到校园,将中国文化与历史与学科项融合,引领学生将目光投向历史上、身边的不同“国宝”和“文物”,深入探究,理解其蕴含的深厚价值和内涵。此次开学第一课也是学好党的二十大主题宣讲课,引领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增进文化自信,“多年来,学校的无边界学习始终致力于打造真实的学习场域,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沉浸体验,学思践悟。”

寒假里,卢湾中学精心组织了“‘物’说中国”研学实践活动,开学第一课上,上海公安博物馆、上海昆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三个研学小组学生也进行了成果汇报。上海公安博物馆研学小组以情景汇报的形式,讲述了国家一级文物《王云五小辞典》背后的故事和隐藏的密码秘密,文物的密码设置激发了同学们对于编码的兴趣。

 // 科学家科普《流浪地球2》知识 // 

你知道寒假热门影视作品《流浪地球2》与《三体》中所蕴藏的科学知识吗?在遥远的宇宙深处,我们能否找到第二个地球家园,让地球不再流浪?人工智能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在卢湾高级中学的开学第一课上,首位发现系外行星的华裔科学家、来自上海天文台的葛健教授带领同学们走进数智媒体创新实验室,科普天文知识,探讨文明发展。

电影《流浪地球》中的场景会出现吗?葛健教授告诉同学们,《流浪地球》中的场景绝不会出现,但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相当脆弱的,除了必要的保护,去寻找地球2.0也是科学家们探索的方向。

看完电影《流浪地球2》,机械狗笨笨、门框机器人等科技产物也让人记忆犹新,而最近ChatGPT的爆火更是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电影中的550系列。对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葛教授建议同学们的学习模式需要做更大的调整,渐渐地从追求知识性,标准答案性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去追求个性化的教育。

《流浪地球》和《三体》等科幻影视作品同样也诠释了对文明交流、人类命运发展的思考与诠释。通过探讨,同学们有了更深的感悟:个人的责任意识与家国情怀是科技发展中不可抛却的底色,要从过往的文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推动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在智慧演化中渐渐走向理解、平衡和包容。

今年恰逢卢湾高级中学建校七十周年,30年以后的卢高校园是什么样的?活动现场,高二(7)班甘祺正同学利用AI绘图软件stable diffusion带领同学们畅想了2053年的卢高校园,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未来世界的无限可能,也更加坚定了拥抱人工智能,迎接未知挑战的决心和信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