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时间和地域的圈,上海演艺市场喜迎“小阳春”
2023-02-24 文体

右起:刘震云、丁一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2月23日下午,在春风拂面的苏州河畔,北京鼓楼西和上海的新老朋友相聚一堂。史航、刘震云、丁一滕、王子川、张本煜、金广发等嘉宾悉数到场,来自爱奇艺星尘工作室和上海各大剧院的嘉宾代表共同出席了“鼓楼西在上海”媒体发布会,也一起见证了鼓楼西“东西南北”流动计划第一站的正式启动。

今年,鼓楼西将在上海带来戏剧演出200余场,也是其有史以来集中登陆上海演出市场最大规模的一次,此次京沪两地联动,是布局,更是破局。鼓楼西将首度尝试探索戏剧与城市持久而深度的连接,通过戏剧流动与上海这座城市产生更加亲密的联系。

 从“码头”到“源头”,200场演出闪耀申城 

发布会上,鼓楼西创始人李羊朵与大家分享了“鼓楼西在上海”的整体规划和未来愿景。据悉,“东西南北”流动计划是鼓楼西2023年的重要探索与尝试,它经过了长时间的孕育和准备。李羊朵谈到:“经历了过去几年,我愈发意识到戏剧之于我们的生活的必要性,戏剧之于一座城市的重要性愈发被凸显,因为戏剧既是一座城市的精神生活方式,也是城市居民重要的精神避难所。”

鼓楼西曾在不少城市留下了脚印,但是走出北京外地驻场演出的第一站,首选了上海。“我一直对上海有着非常特殊的情感。在我心里,她是时尚的、多元的、年轻的,也是国际化的”李羊朵如是说。

2023年全年,鼓楼西在上海有将近200场的演出计划:分别与YOUNG剧场、上海·保利大剧院、上海宛平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等知名剧院达成深度合作。鼓楼西出品、制作的大剧场重磅剧目《枕头人》8周年纪念版、《我不是潘金莲》即将和观众见面。小剧场戏剧《一只猿的报告》《降E大调三重奏》《非常悬疑》等也将首次在上海YOUNG剧场驻场演出。鼓楼西也会陆续将《枕头人》(小剧场版)、  《断手斯城》、《丽南山的美人》、《象棋的故事》等精彩剧目带到上海。4月底,根据紫金陈小说《坏小孩》改编的最新同名舞台剧将在上海进行全国首演。

 打破地域时间,布局城市戏剧生态 

2月24日-25日,王子川和张本煜领衔主演的鼓楼西戏剧《枕头人》8周年纪念版,和刘震云同名小说改编、丁一滕导演,张歆艺领衔,张隽溢、金广发、蒋博宁等实力派主演率身怀绝技的“怪咖”男团倾情演出的话剧《我不是潘金莲》,将分别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和上海保利大剧院开启2023上海站的巡演。这也是鼓楼西戏剧此次来到上海,为上海观众献上的“双剧”大礼。

发布会上,演员徐达将话剧《我不是潘金莲》中饶富韵味的戏曲片段进行了精彩的演绎。这部话剧中,丁一滕导演在他的“新程式”创作理念里,将传统中国戏曲表演方法的“程式”与当代西方戏剧训练方式的精髓相融合。这样大胆的呈现也被原著作者刘震云大加赞赏。评价其为“气象非凡、才气逼人”。

今年下半年,“刘震云舞台作品三部曲”也将迎来上海展演,将会重磅打造刘震云2021年新作《一日三秋》话剧版,该剧将由丁一滕执导,由黄磊监制,并与《一句顶一万句》和《我不是潘金莲》共同组成“刘震云舞台作品”三部曲,陆续落地上海进行展演。著名作家刘震云也现身当日的发布会现场。刘震云表示:“鼓楼西的戏剧作品打破了话剧的圈、地域的圈、行业的圈,但是更希望优秀剧目集聚上海,更能打破时间的圈。随着时间的打磨,不断积累,能够让更多戏剧精品诞生在鼓楼西,诞生在上海。”

对鼓楼西来说,“东西南北”流动计划第一站从上海出发,是布局,更是破局,未来也将促进京沪两地戏剧作品的深度创作联动,助力上海进一步打造亚洲演艺之都核心示范区,从“演艺码头”走向“演艺源头”,让更多精品好戏从上海开启首发首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