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款原创科普游戏发布,上海科技馆用游戏为科普做加法
2023-02-2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从桌游到微信小游戏,从3D画面到AR实景,给大熊猫找栖息地,体验朱鹮飞行的“第一视角”,都可以从游戏中感受到。2月25日,在上海科技馆举办的新时代科普游戏发展趋势研讨会上,五款原创科普游戏一口气发布,上海科技馆科普游戏平台也同时揭牌。

 ※ 至今已发布58款科普游戏 ※ 

上海科技馆这次发布的五款原创科普游戏,分别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科学桌游、《朱鹮》微信小游戏、《异星进化》客户端3D游戏、《星火之旅》游戏化线上临展和《消失的科博士》AR实景探秘游戏。

《大熊猫国家公园》以连通栖息地作为游戏的核心玩法,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初衷巧妙地转化为游戏目标,实现科普内容与游戏机制的深度融合。游戏首发纪念版上线不到一小时即被玩家抢购一空。《朱鹮》通过游戏的形式展现朱鹮视角的春夏秋冬,玩家与朱鹮一起面临觅食、求偶、躲避危险等挑战。在《异星进化》中,玩家将经历一场地球志留纪的时空之旅,在物竞天择的过程中,感悟演化的生命史诗。《星火之旅》将展览数字化、游戏化,玩家在游戏中重历中国航天史,体验成为一名宇航员的艰辛。《消失的科博士》以科技馆历险为主线,挑战由100多个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的精彩谜题。

事实上,在此之前,上海科技馆已经在开发科普游戏上做了不少尝试。去年,上海科技馆与乐元素联合推出的一款 “奔跑吧野马”手游配套线下展览,通过玩家认养新生普氏野马,在一环接一环的闯关环节中认识和了解到这一比大熊猫还稀少的保护动物。据乐元素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璇介绍,最终这款游戏共吸引了9800万人次的参与,助力野马累计行程达到1600亿公里,为这一少为人知的濒危动物做了很有效的科普。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上海科技馆调动馆内外资源,在理论研究和内容研发上持续开展科普游戏的探索和尝试,并于2021年4月成功举办中国首届科普游戏大会。馆方从自然、古生物、科技、太空等题材出发,结合不同的游戏形式,开发了微信小游戏、3D客户端游戏、AR实景探秘、科学桌游等多款科普游戏,应用在展览及教育活动上,至今已推出过58款科普游戏。其中有27款来自教育活动,12款来自科学研究,11款来自科学影视、8款来自展览,内容涉及到在线自然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等各种类型。

 ※ 以小而美的游戏传递少而精的科学大概念 ※ 

科普场馆如何在科学教育上做加法?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表示,在这些年的实践探索中发现,科普游戏确实可以做到科学概念和游戏机制的深度融合,“通过小而美的游戏,传递少而精的科学大概念。”

比如这次推出的科普游戏《朱鹮》,科学内容就取自“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纪录片。而通过游戏第一视角的体验下,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一个科学大概念,即动物的行为选择,包括躲避灾害、觅食、繁育、玩耍等等,都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优先顺序。

《朱鹮》设计师孙秋表示,游戏中设计了雄性朱鹮求偶前的“涂灰羽”环节。此前,在观看影片时观众可能会忽略这个细节,但在游戏中,玩家将以朱鹮视角“亲身”经历觅食、求偶、避险等生活过程。如果不将自己的羽毛涂成灰色,就可能看着心爱的对象飞走,相比之下,游戏中角色扮演的体验会更加深刻。

又如《大熊猫国家公园》这款上海科技馆推出的首款科学桌游,它将桌游常见玩法“抢地盘”与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结合了起来,玩家需要尽可能将大熊猫栖息地连成生态连廊才能获胜。“栖息地破碎是阻碍大熊猫繁衍的头等问题,但以往大家对这一问题无法感同身受,通过这款桌游,可大大增强大家的这一认知。”该游戏内容策划章佳敏介绍说。

研讨会上,上海科技馆科普游戏平台也正式揭牌。上海科技馆与乐元素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科普游戏平台共建协议,乐元素成为了首家入驻科普游戏平台的文化互娱企业。

王小明表示,科普平台将持续以开放动态、社会参与、市场跟进、科学价值体现为特色,基于之江模式,构建一个科普场馆主导、科学共同体支撑、企业参与的科普游戏研发和产业合作平台,打造科普游戏产业新范式。未来科普游戏平台将持续吸引高水平、创新型企业入驻,与社会各界力量实现强强联合,持续优化科普游戏研发模式,不断推出精品化的科普游戏产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