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鱼图、观标本……这门专业课为何受大学生欢迎?
2023-02-2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在绘制鱼图中,进行鱼类学知识教学;在“实地观摩”中,开展鱼类学科研启蒙……新学期开学后,之前线上教学“颇有难度”的课程,如今切换为线下教学似“如鱼得水”。在上海海洋大学,就有一门鱼类学课程,新学期开学切换为线下模式后,深受大学生欢迎。

  ◆  绘鱼图作解剖  进行鱼类学知识教学  ◆  

近日,回归校园后,在熟悉的黑板面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钟俊生在黑板上一口气“画”满了整面黑板。“每种鱼都有独特的形态特征,鳍条数和鳞片数都比较稳定。如大黄鱼和小黄鱼就可以根据侧线上鳞等来进行区别。”钟俊生说道。

钟俊生教授在黑板上绘画时,学生在台下学习模仿,他走下讲台,逐一看了学生们的笔记。“你这个鱼鳍画的位置还不太对,比较靠后,按照鱼类分类地位的高低,它应该更往前,你课后可以到鱼类标本馆去看看。”钟俊生指了指学生画的图。

谈及为何在课程中融入绘画这类形式,钟俊生介绍道,“我是教鱼类学的,鱼类学是由形态学、分类学和生态学组成。鱼类分类的传统方法主要采用鱼类形态法,是分类的基础。上课的时候,我会画出鱼的分类特征,也希望学生能按照我画的画一遍,做好笔记,有益于掌握鱼类学知识。”

张晓雯是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2021级海洋生物专业的学生,她对于这门课期待已久。“上学期老师教我们解剖的时候,我没法实操,自己去菜市场买了条鲫鱼,回来用剪刀和镊子当成解剖工具。这学期能跟着钟老师现场画,作解剖,还能时不时去鱼类标本馆学习,我感到很兴奋。”张晓雯说道。

  ◆  实地观摩课  开展鱼类学科研启蒙  ◆  

在线下课堂“师傅领进门”的满满仪式感中,2022级学生将实现鱼类学科研的启蒙。上完钟老师的课,张晓雯同学又来到了鱼类标本馆。“钟老师要求我们在上课前先到这里来‘预习’一下,课后还来‘复习一下’,才能感受到鱼类分类的魅力所在。”但由于之前都是线上上课,因此这门课的“实地观摩”到今天才得以完成。

实地观摩的意义不仅在于学习学科知识,还在于深度了解学科的历史。上海海洋大学鱼类标本馆由著名鱼类学家朱元鼎1952年创建,目前拥有标本2500多种,是国内品种最多、最齐的鱼类标本馆之一。鱼类标本馆不仅定格了生命的瞬间,还有着学科的历史、文化的记忆,都是海大的故事。

在鱼类标本馆,珍藏着一卷海大人的“宝贝”。这是一张张泛黄的图纸,画纸上一条条鱼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张晓雯走进了鱼类标本馆,仔仔细细地摸了摸这些玻璃瓶。“我仿佛看到了鱼类学家朱元鼎、孟庆闻和伍汉霖躬身耕耘的身影。海大人百年奋进的时光记录在这里。学校搬到哪里,这批标本就跟到哪里。”张晓雯说道。

上海海洋大学教务处处长曹守启介绍道,学校已有序完成了线上线下教学工作的衔接,学校还利用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等,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活动,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校园学习和生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