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也曾是“小镇青年”,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启动“1927圆桌”系列
2023-02-27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启动“1927圆桌”系列,邀请名家以类似脱口秀的形式与读者进行交流。主办方告诉记者,虽然这家书店名为“纪念书局”,体现了对大师和先贤的崇敬,但是他们依然希望采用“圆桌这一古老的会议形式,让人们可以在此平等、开放和自由地交流。

“1927圆桌”系列第一场活动圆桌旁坐的是同济大学教授汤惟杰,读书博主“云社”、作家和媒体人沈琦华,以及猫头鹰喜剧创始人史炎,这般轻松的氛围中讨论“鲁迅先生撇着嘴角的那种幽默”。

鲁迅的幽默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上海显然给了他更多的灵感。“某种意义上来说,鲁迅塑造了现代汉语的面貌,成为中国人语言表达时涌上脑际的资源。”汤惟杰说,用现在的眼光来看,鲁迅也是新上海人,第一次融入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城市,来到上海后,他的创作以社会批评、杂文为主,也是适应了上海的文化生态,“他的写作与这座城市合拍”。

沈琦华则认为,无论是“鲁迅体”还是鲁迅表情包,青年人爱用鲁迅的表达方式佐证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情绪,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鲁迅的语言太精彩了。“鲁迅的权威性一直在,他的作品深植在人们心里,用鲁迅的口吻说话有信服力。”

鲁迅是一代文学巨匠,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如果今天的读者能够平视鲁迅,那他们更好地读懂这位作家。在“云社”眼里,鲁迅和当下年轻人有很多相似之处,鲁迅也算‘小镇青年’,他也留过学、去过北上广,喜欢看电影、喝咖啡、买书。汤惟杰对《鲁迅日记》进行过很细致的研究后发现比起咖啡,鲁迅喝茶更多,因为他的胃不太好。可能是有日本留学经历,他有一部分习惯较为西化,比如喜欢看电影。在上海,他9年看了150多部电影。

活动现场,沈琦华还向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捐赠了自己收藏多年的《鲁迅全集》首印版本及民国时期第一套鲁迅单行本、新中国后成立后第一套鲁迅单行本,这些“价值不菲”的藏品也成为书店新的“镇店之宝”。据悉,“1927圆桌”系列脱口秀将长期在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举办,让书店有更丰富的内容承载和更频繁的活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