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科学家太神秘?NO!让每个孩子都能遇见科学家
2023-03-0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男孩女孩都是有机会成为科学家的。”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告诉记者,科创教育要注重科学的方法,手脑并用才是其核心方法。应该给孩子们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科创教育需要全社会支持,科技场馆应该免费向孩子们开放,学校的科技课程应该更贴近生活,科学家应该走近孩子,孩子也能走进大学实验室、高科技企业等,从小养成对科技的热爱、好奇心。”

也许有人说平时要在路上遇见一位科学家的机会太渺茫。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倪闽景提交了一份《关于系统提升青少年科创教育质量》的提案,他建议开展“让每一个孩子身边都有科学家计划”;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手脑并用开展科创活动的机会。

 ◇ 建议开展“让每一个孩子身边都有科学家计划” ◇ 

“在我小时候,我的同学们经常会说自己长大要当科学家,今天在媒体上对于科学工作者的报道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在日前举行的第十六届上海民进教育论坛上,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制片人陈辰分享说,自己曾看到过一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采访,称其之所以走上科学道路,是因为在小时候看过一个BBC关于科学家的访谈,对方深深吸引了,从此种下了科学的种子,觉得当科学家是一件很酷的事。

在生活中,遇见一位科学家似乎是小概率事件。但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倪闽景大胆提议,要开展“让每一个孩子身边都有科学家计划”。“我们可以搭建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平台,高校实验室、研究机构、高科技企业有序向青少年开放。组建科学家志愿者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让每个学校、每个孩子身边都有科学家。在资金方面,则由国家和地方设置科普奖励基金,推动计划实施。”

他还强烈建议,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手脑并用开展科创活动的机会。比如国有科技场馆对18岁以下青少年免费开放,规定学校每年至少让学生有一次机会进入科技场馆参观学习;要求每所学校每年都要开展科技节活动;鼓励高科技企业与教育部门联手开展科普夏令营、冬令营活动。

曾担任市教委副主任的倪闽景也非常重视青少年阅读。他建议,要加强家庭科普阅读和科普活动指导。关注科普书籍的征集出版和推介,倡导亲子阅读,组织力量每年推出100本高质量科普绘本。利用青少年喜欢的抖音、B站等平台推出大量趣味实验、科普宣讲,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普网红。“我们还可以开展亲子科技活动赛事;鼓励家庭建立科学探索角;科技和教育部门联合组建专家团队,与媒体合作推出‘生活中的小实验’栏目,进一步推动青少年自主的兴趣实验探究。”

 ◇ 建议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改革 ◇ 

倪闽景认为,科技一直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社会,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越来越影响到国家、社会和每个人自身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少年科学素养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多次PISA测试中,中国东部地区省份的孩子们科学素养和能力表现优异。”

但他也发现,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遇到了瓶颈。其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是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课程学习中重解题轻解决问题的情况没有改变;第二是课外科普活动又往往停留在兴趣层面,科学知识、方法、技能和科学精神的培育缺少方法;第三是社会面上大量魔幻影视、游戏和书籍,对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提升产生了反作用力。

倪闽景介绍说,对于青少年科创教育有三个共识:一是学生的科学兴趣和能力是“童子功”,如果一个孩子在高中毕业前没有形成对于科学学习的基本能力,那么很难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形成科学探究能力;二是科创素养培育需要手脑并用,只靠听、看、说,不可能培育出真正的科创能力,需要加大实验室建设,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改变以讲科学做习题为主的科学课程教学方式;三是思维多样化是创新的本质,需要给青少年更多机会、更大空间、更多碰撞,科创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支持。

为此,他还建议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课程包括小学自然(科学与技术),劳动技术,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改革方向是增加科学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增强实验环节,强调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让学生们知道科学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让孩子体会科学知识内在联系带来的美感和探索欲望。开展理科教师实验能力培训,推进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实验室升级改造。全覆盖推动中小学校建设有特色的科学探究创新实验室。推动STEM理念在科学、数学课程当中的应用。通过高校招生专业限定性要求,进一步提高高考中选学物理和化学的学生比例。”

在采访中,倪闽景还表示,很多人误认为拔尖创新人才是天生的,事实上只要是智力正常的孩子,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拔尖人才,教育多样化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本质和方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马鈜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