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通过临港创新平台种下的“五朵金花”如今盛放50余朵,这带来怎样的发展启示?
2023-03-0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把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临港正发挥着独特的平台作用。几年前,临港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成立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最先孵化出航空发动机检测、汽车动力总成、燃料电池极板等“五朵金花”项目。如今,枝叶繁茂,50余朵花儿正次第绽放。

这带来了怎样的发展启示?在京出席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向记者详述他的观察和建言。

“从0到100”培育“核爆点”模式是如何炼成的?

“临港新片区这五年来,除了一系列制度创新,还办了五届顶尖科学论坛,通过顶尖科学论坛这样重要的科创平台,带来了更多的创新生态和样式。一大批大学包括复旦、交大、华东师大、华理甚至是北大、成都电子科大等外地高校、市场主体,都在新片区设立了创新平台,让从0到1、1到10、10到100的培育都能在里面生根发展,特别像最初跟交大合作种下的‘五朵金花’已经越发出彩。”袁国华欣喜地分享道。

或孵化成功、或即将上市,最初落地临港的来自高校的“五朵金花”如今越发繁茂。袁国华援引去年统计出的一组数据:到去年底,仅临港和交大打造的创新平台里已经有55个项目在合作了,当时“五朵金花”大概租用7万平方米场地,去年底已经达到20万平方米,将近有2000多名师生在这里研发项目。“我们最近跟交大还成立了专项基金,据不完全统计,项目估值市值已经超过了260亿。”

这个创新平台实际上是2015年临港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成立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孵化出航空发动机检测、汽车动力总成、燃料电池极板等“五朵金花”项目。项目在学校里先完成了0—1的技术创新,再到临港展开产品创新,通过这几年的培育,有些今年要上市,有些已经成为国家教育部的重点实验室,进一步产生了实效。

“攻坚克难、稳步发展,在各自领域不断突破与超越,实现了从扩产、扩线、扩厂到增资、扩股、上市的无限可能。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交大与临港共同实践出的0到1、1到10、10到100的创新模式,打通了原始创新到产业化落地的全过程,从学校里的技术成功,在临港的产品成功,再到市场成功,为我国新时代科技强国提供了可复制和可推广的重要经验。”

“当时我们提出了科学家控股。平台入股、团队持股、社会资本参股的产学研融合的模式,来推动创新主体均衡承担创新风险,创新利益共享的机制,如今,这也印证了‘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是推动科技创新的要诀。”袁国华说。

期待再引入一些重要的具有引领作用的平台

如今,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创新平台正在次第绽放。目前,新片区上海交大智邦汽车动力总成加工装备与工艺集成验证线、新片区复旦大学应用技术科技创新型平台、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创新型平台、电力电子研究院科技创新型平台等已亮相,它们将学校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十四五’期间,临港集团将加大支持力度、拓深合作深度、拓展合作广度,更加专注产业化,提升服务能级,以产学研合作促进特色园区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实现2.0版本的产学研融合发展之路。”袁国华告诉记者,今年,集团方面还将加大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科技创新型平台也将继续引进和培育。到2025年,希望能从目前的15家聚集到30家左右的规模,让这些平台,充分对接临港8大产业,通过上下游的打通,真正促成全链条的创新和发展。

有了高技能人才和科技成果做支撑,临港集团在临港新片区围绕打造5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以特色园区建设为抓手,形成“多位一体”特色园区发展模式,在聚集一批优质企业基础上,正加快建设以“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和“大飞机园”等特色园区为代表的前沿产业集群。

对于继续做优制度性开放、首创性开放、引领性开放,袁国华建议,搭建更大金融性平台,通过标杆性功能项目的植入,引领更高水平开放,汇聚全球顶尖资源和人才,联通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人才链,实现良性循环。

“我们也希望在国家的支持下,临港新片区能再引入一些重要的、具有引领作用的平台,比如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等。”袁国华说,建议支持临港新片区打造“离岸经济功能试验区”,对标国际通行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实行差异化政策、监管和制度创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