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代表关注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对商业秘密保护立法
2023-03-0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汤亮、周桐宇等来自民营企业的代表十分关注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他们都带来了相关议案和建议,准备提交大会。

▎汤亮

对商业秘密保护立法

设置合理保密期限及免责抗辩条款

汤亮 陈正宝/摄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奥盛集团董事长汤亮关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今年他将一份《关于加强商业秘密保护法立法,设置合理保密期限,增加免责抗辩条款》的议案,带到了全国两会。

汤亮说,商业秘密作为知识产权家族的一员,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的智力成果。由于我国在商业秘密保护方面至今没有单独立法,相关法律条文散落在“反不正当竞争法、民法典、公司法”等法律中,在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难度很大,导致取证难、胜诉难、赔偿难的问题层出不穷。此次,他提出议案,就是希望建议全面检视现行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法规,衔接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定一部专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秘密保护法》。

他认为,虽然同样是知识产权,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保护的都是“有限时间”,即在保护期届满之后,该权益即自然释放回归公共领域。但是由于我国在商业秘密保护方面,一直对“时间”没有明确规定,这就意味着只要某种商业秘密未被公开,就一直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商业秘密,当事人始终需要承担法律意义上的保密义务。实际上,随着创新科技的不断进步,大多数商业秘密的内在价值,是随着时间流逝而断衰减。

“这就带来一个法律上的难题:如果不对商业秘密的保密期限进行约定和界定,事实上是行不通的。不仅浪费司法资源,还将弱化知识的分享和传播,进而减少整个社会的公共福利。”

汤亮代表在议案中提出,商业秘密保护需要设置合理的保密期限。“法律应该首先明确权利人根据商业秘密的生命周期、技术潜力、市场成熟度,自行确定合理的保密期限。权利人如果对保密期限没有进行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应当依法确定保密期限。”

在他看来,如果披露商业秘密是出于公共健康、安全或福利等相关目的,披露或使用商业秘密应该免于承担法律责任,也就是说,商业秘密保护需要增加免责抗辩机制。不过,汤亮强调说,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对商业秘密权利人予以合理补偿。

当下,我国在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中都规定了侵权豁免规则,包括“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强制许可”等内容,目的就是为了鼓励自由竞争、人员自由流动。就此,汤亮认为,商业秘密保护可以借鉴相关立法经验,补充设立商业秘密免责抗辩条款。

▎周桐宇

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

公平竞争营商环境

周桐宇 陈正宝/摄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仍然面临一些体制障碍,自身发展的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威达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桐宇认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公平的竞争环境、健全的法治环境。

周桐宇说,尽管在宪法层面上确立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但迄今没有一部统一的关于民营经济发展保护的法律。目前各地对发展民营经济的法律规定也相对零散,较多停留在决定层面,有些政策缺乏稳定性、时松时紧,还有的比较重视细节问题,如注册、税收、减免费用等,较少涉及民营企业真正所需要的公平竞争环境和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待遇。

“相关市场制度需要进一步保障。”周桐宇说,从现实情况看,民营企业长期以来持续反映的准入难、融资难、维权难等共性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在高回报率的垄断行业及有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民营企业投资受限,面临着“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的阻碍。在市场竞争、要素争取、权益保护等方面面临的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尽管随着营商环境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大幅改善,但仍然有继续改革的必要和改善的空间。

周桐宇建议,在国家层面就民营企业发展进行统一立法,研究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就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等进行统一规范,从源头上打破各种“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立法过程中,注重保障民营经济的利益及其表达,积极倾听民营企业家的实际诉求,进一步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周桐宇说,在经营过程中,民营企业会碰上形形色色企业自身处理不了的问题,却又找不到直接对口反映的政府部门,因此,希望能专门设立一个主管民营企业的政府职能部门。该职能部门专门负责调研、反映、解决民企问题,使民企在官方有个“娘家”。这样一来,民企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有了对口支持的部门,民企的建议也有了反馈出口,政府也可以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发现好企业。

她还建议,按照平等竞争原则,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民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降低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扩大民营经济参与政府采购比重,探索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城市公共自行车等领域引入PPP模式,并完善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配套政策,重点在民营企业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投融资等方面加快形成完善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体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