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检察机关促推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2023-03-0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文、图

为推销高仿奢侈品引流推广并非法获利、开发“导出快递数据”系统外挂软件、刷单购买网店销售的虚拟商品赚取佣金“洗钱”……近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发布2022年上海网络犯罪检察白皮书,“互联网+经济犯罪”的新型犯罪形态凸显。针对网络犯罪的特点与新态势,本市检察机关不断加大网络犯罪“打、防、管、控”力度,促进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  “互联网+经济犯罪”进一步交织  ◆  

白皮书显示,2022年上海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网络犯罪案件共计6313件10803人,电信网络诈骗及其上下游关联犯罪增幅趋于平缓,利用网络实施经济金融犯罪案件上升趋势明显,涉众型网络经济犯罪案件有所回落。

白皮书指出,与新业态新技术伴生,网络犯罪“黑灰”产业链升级。办理的案件反映出,网络犯罪手段不断迭代更新,技术性、专业性显著增强。如绕过平台反作弊机制实现多平台登录大量账号实现快速引流、利用编程解码技术制作脚本、避开企业安全防御机制修改系统数据等,暗网和境外通讯软件在网络犯罪中的应用明显增多。犯罪分子通过购买身份证、银行卡等“四件套”“八件套”收取、转移资金,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等洗钱类犯罪比重急剧上升,“地下”黑灰产业链迅速扩充,为网络犯罪“输血供粮”。

传统犯罪和互联网进一步交织,“互联网+经济犯罪”的新型犯罪形态凸显。利用区块链、元宇宙、虚拟货币、二元期货平台等为噱头的各种新型概念和方式进行的经济犯罪行为不断涌现,隐蔽性、利诱性增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

网络服务平台监管难度提升。犯罪分子通过各种伪装利用网络服务平台作为“遮掩墙”,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如运用平台的高流量“吸粉引流”,发布推广违法引流信息;通过网上购物平台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将售卖DDOS软件包装成网络压力测试服务等。

同时,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成为网络犯罪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如APP过度、违规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出借身份证和银行账户、使用撞库、利用“爬虫”技术、发送钓鱼网站欺诈链接等方式方法违规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平台数据,数据安全漏洞带来的信息泄露风险为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  全链条打击整治,全过程加强监督  ◆  

针对网络犯罪的特点与新态势,本市检察机关强化全链条打击、推动精准化监督、强化数字化赋能、推进一体化治理,不断加大网络犯罪“打、防、管、控”力度,促进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比如,对利用网络实施的各类犯罪、网络赌博、利用信息网络实施敲诈勒索、“套路贷”等犯罪活动进行严打。依法全链条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积极参与“断卡”“断流”“拔钉”等专项行动;依法追诉前端非法收集、提供、买卖个人信息,后端利用“跑分平台”、虚拟货币、直播打赏进行“洗钱”等犯罪活动。针对黑客类、利用网络侵犯著作权等新型网络犯罪,探索提前介入全覆盖、检察监督全过程、专家辅助团参与等工作机制,确保案件证据质量。

据了解,检察机关还通过适时发布《服务保障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十二条意见”》《涉企类“数据安全”检察治理白皮书》《互联网企业合规共识框架》等专业服务指引,积极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升级打造检察“净网”服务新模式。加强各类形式的普法宣传,提升社会公众网络法治意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