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引发上海团干部、青少年热烈反响
2023-03-09 青年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发上海团干部、青少年热烈反响。团干部纷纷表示,要运用青年化阐释的方式,不断增强上海青少年的“四个自信”,给孩子们上好“大思政课”,引领他们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共青团员、少先队员表示,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

复旦大学团委书记潘孝楠表示,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一名高校团干部,更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新的伟大征程召唤着新时代中国青年更加自信从容、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高校共青团工作直接面向的是处在拔节孕穗关键期的大学生,我们将始终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价值认同和实践养成并轨推进,不断强化“四个自信”培养教育。在价值认同上,不断从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中挖掘先进育人资源并创造性地进行转化运用,以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年学子的志气、骨气、底气。在实践养成上,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挂职锻炼、国际交流等平台,让青年学子直观感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平视世界中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全球视野。

同济大学团委书记唐志宇表示,“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高校共青团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再次提出了要求、明确了路径、增强了信心。作为共青团工作者,我们要着力修炼内功,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行为特征,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与青年的成长成才需求相结合,用好校园文化浸润、社会实践锻炼、数字网络手段等载体,用创新、开放、包容的态度不断扩大中国文化“粉丝圈”,引导广大青年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华东师范大学团委书记俞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于青少年培养提出的重要要求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高校团干部,我们要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责主业,着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筑牢育人主阵地,广泛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养料”,用符合当代青少年特点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同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育人过程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善用社会大课堂,充分挖掘开放多元的育人资源,打造沉浸式“育人课堂”,将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置于现实生活的场域中,将宏大主题与微观叙事相结合,在古今交相辉映中充分彰显新时代生动鲜活的实践成就,引领广大青年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上海外国语大学团委书记叶玮表示,两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深情寄语,深刻把握了当代青少年的鲜明特质和成长规律,擘画了青年工作的前进方向。回望过去,师者们守初心、履职责、扛重任,以行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借鉴世界文明,在深化学科建设内涵的同时,为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提供更好的专业支持和人才支撑。在这一奋进历程中,各级团组织始终坚持扎根青年,做青年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展望未来,作为新时代青年团干部,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重要要求,从战略性高度把握青年工作的历史重任,将“四个自信”熔铸于育人实践,勇奋斗、重革新、聚合力,引领在国际交流最前沿的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投身强国伟业,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青年担当。

上海市奉贤区少先队总辅导员施春萍表示,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少先队工作者,我们要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好听的童言、鲜活的故事、生动的实践,引发少先队员思想的共振、情感的共鸣、行动的共进。引导少先队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设计开展“我是文化小代言”等各类少先队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样的活动,讲好中国故事,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同时,也要引导少先队员以“一颗中国心”放眼看世界,博采众长,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民族复兴的强国梦。

上海市宝山区大场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代莉娜表示,要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首先是加强青少年思想引领。从学习党史中激发信仰,通过新媒体资源,校本课程、主题活动、红色研学等方式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从小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其次是引导青少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诵读和学习经典诗文,厘清文化脉络,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发挥文化自信的内在动力。最后是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汲取科技发展成果,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与观察过程,敢于想象,激发科技创新的热情。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高分子)专业2019级本科生张配荧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作为一名在上海求学的理工科学生,我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一直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并持续了解各国更迭的文明成果。处在信息腾飞的时代里,总书记的殷切期许指引了我们未来的前进方向和奋斗路径,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将百家所长融会贯通,成为一名拥有“四个自信”的青年学生,逐步成长为堪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祖国需要时,我们正青春,我们更要在自己专业的领域不断深耕,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将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

上海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李峻峰表示,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我深受教育、倍感振奋。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身处上海这座初心之城、创新之城,既沐浴红色文化,又亲历时代变革,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感受西方文明成果在中国的吸收借鉴,在学习思考中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代青年身处最好时代,应当珍惜如今美好时代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勇立潮头的闯劲、以逢山开路的拼劲、以滴水石穿的韧劲,将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挺膺担当,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上海市澧溪中学少先队员李王子表示,“四个自信”孕育着每一个中国人心底最深处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待,是创造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的精神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要听党话,跟党走。在学好真本领,练就硬功夫的同时,我们要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创新,利用课余时间投身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用心感受幸福,善于发现美好,并向队员们描绘幸福的模样。作为红领巾讲解员,我要用少年儿童听得懂的话,向大家讲述党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传播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少先队员的社会责任与使命,立志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少先队员俞子妍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四个自信”的殷切期望,深刻回答了新时代青少年应该拥有怎样的精神风貌。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既要感悟中国传统文化根源,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经典的诵读和学习,自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也要善于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取他人之所长,练就自身的真本领。还要结合自身的生活学习,积极付诸行动,主动扛起时代使命,笃定奋斗决心,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少先队员沈谋远表示,学习了习爷爷在3月5日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努力成长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祖国的繁荣昌盛就是我们自信的底气,面对如今纷繁的世界,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青少年要学会运用辩证的思想,既要传承和弘扬好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要筛选和吸纳西方文明成果的精华,让自己具有民族自信和国际视野。同时,积极参加多种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勤于学习思考,承担起历史的接力棒,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