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现|这家“魔都最后的黑胶CD店”让青年人抓住童年
2023-03-0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视频

为什么那么多青年人即便没有唱机和光驱也要来买唱片呢?最近开唱片店的老安有点想明白了,这些年轻人就是想念自己的孩童时代,好像买到了唱片也就抓住了童年。老安经营了26年的唱片店突然成了网红店,成了口口相传的“魔都最后的黑胶CD店”。但是随着聚光灯的到来,老安也生出了一些新的烦恼。

  == “买唱片和光驱一点关系也没有” ==  

在复旦读书的小桑是这家Hi Fi ACOUSTIC唱片店的老客。这天来了之后,和唱片店老板老安聊了几句,不经意间瞥见架子上新到的一张S.H.E的绝版CD。S.H.E出道的时候,小桑大概四五岁的样子,等到三个女孩宣布“单飞不解散”时,小桑正在读初中。

“我们那个时候班级里好多人都在听S.H.E的歌,特别迷她们,好像自己的心里话全被她们唱出来一样。”小桑果断拿下了这张CD,五六十元的价格虽抵得上一天的饭钱,但是她很满足,觉得今天没有白过。

可是小桑并不能马上听到这张CD,因为她的笔记本电脑早就没有光驱了,甚至她也没那么想马上听。“可是,买唱片和光驱有什么关系吗?”小桑问得记者一时不知如何作答了。小桑说,这唱片只是一个念想而已,放在那里,即使不拆封,她也很知足,哪天真的想听了,就来老安这里。老安有最好的音响设备,足够可以将S.H.E那三个女孩子的音色完美重现。

老安的店里除了CD,还有黑胶唱片,甚至还有磁带。随着视听载体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这些CD与黑胶无可阻挡地走向衰落,所以这家唱片店也渐渐成了人们口中“魔都最后的黑胶CD店”。记者走进其中,一盘盘CD依次排开,颇为壮观,有的封面已经泛黄,黑胶唱片则随性地码放在纸盒里,如同回到了二三十年前。这是现在上海最网红的唱片店,就连老安自己也想搞清楚,为什么那么多既没有唱机也没有光驱的年轻人爱来他的店。

  == 青年人到唱片店“拾遗补缺” ==  

1997年从部队转业回来的老安开了这家唱片店。那时网络尚未兴起,正是各种唱片最红火的年代。后来互联网来了,夹杂着各色盗版音乐,泥沙俱下后人们再也不愿意花钱买碟了,老安的唱片店也就遇到了危机。为了应付房租,在这26年间,老安搬了七八次家,伟德路80号的现址是2016年搬过来的,这也是他迄今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

琳达一大早就给老安打来电话,约好要到他的店里试听一张新购的刺猬乐队的黑胶。琳达是创智天地一家公司的白领,网上看到有刺猬乐队的唱片在售,脑子一热就买回来了,直到拿到唱片才想起来自己还没有唱机。老安的店她是经常路过的,知道那里有很好的设备,所以就试探着给老安打了电话。

老安热情地接待了琳达。知道这是她买的第一张唱片,便事无巨细地唠叨起来,嘱咐各种保存唱片的要点。比如黑胶一定不能斜放,要竖着放,或者干脆平放,这样唱片就不易变形。当然,黑胶也很怕热,高温的地方放不得。琳达很感动,毕竟这不是老安店里的唱片。“这张唱片里所有的歌我都听过,很喜欢,所以就买回来了,虽然我还没有唱机。可能以后我会买一个唱机吧,这样听听音乐的生活也挺好的。”琳达说。

来店里的很多青年人都不是为了马上听到而去买唱片的,甚至买了就已满足,未必一定要听。对于这个现象,老安想了很久,最近他有点想明白了。他告诉记者,这可能就是这一代青年人的“拾遗补缺”吧。比如他们更小的时候就追哪个歌星和乐队,但那时买一张唱片是相当奢侈的事情,也许只买过几张,却错过了很多张。“现在看到了这些老唱片,他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的童年,赶快买下,拿在手里,好像童年也就抓在手里了。”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怀旧,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 现在的人和过去的人不一样 ==  

老安店里的唱片大多是音像出版社来寄售的。这几年老安的店成了网红店,很多音像出版社就主动找上门来,希望能在老安的架子上有一席之地。但老安的门槛也不低,他选唱片有自己的标准,他知道哪些是年轻人喜欢的。还有一些是老安从藏家那里收购过来的,里面绝版精品不少。不久前住在周边的一个老人要搬家了,一些藏书他卖给了复旦旧书店,几张古典音乐黑胶却执意要送给老安。可是老安是从不接受馈赠的。相持之下,老人提议“就给我几张餐巾纸以作报酬吧”。

“唱片店其实也是一个小社会,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而且能看到人的变化。现在的人和过去的人又不一样。”老安说。随着这家唱片店在网上越来越火,很多年轻人都来打卡。有的自媒体来拍摄,一拍就是半天,老安有点不堪其扰。所以最近他索性贴出告示——拍摄限半小时,前10分钟之内免费,后20分钟收费200元。这又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不过老安说,他必须给那些热爱唱片的年轻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开出价位,并不真为了钱,只是希望大家不要过度打扰。

老安已经年过四十了,开唱片店可能会是他这辈子做得最长的一份工作。老安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一晃之间就开了这么久的唱片店。这家店离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都只有几百米的距离,所以店里都是年轻人。“我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他们有时会和我讲讲心里话,我也会开导开导他们。”老安说,“有时看到他们拿着一张心仪的唱片自拍一张照片,那兴奋灿烂的笑容让我想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好像自己也年轻了很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