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又心动又好奇又抗拒的戏,长什么样?
2023-03-15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什么是你对父母和好友都没说过的话?什么样的问题会问得你不舒服但就是想回答?如果这两个提问发生在你参与的一部戏剧中,是不是一种特别奇妙的体验?这就是文化广场在其全新空间所开设的“一对一治愈剧场”带给很多前来尝鲜的观众的感受。观众是一人一人进,不像是戏剧,倒像是排队问诊,而且很多人出来之后会坐在门口默默流泪和回味。但正是凭借它强大的情绪疗愈能力,它的口碑正在迅速扩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在采访制作人翁世卉和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时,两人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不能剧透”“需要放下盔甲去体验”,也让人是又心动又好奇又抗拒。

  == 不是沉浸式戏剧,是自我面对 ==  

这个“一对一治愈剧场”,其实是两部作品:《一个人的游戏》和《一个人的微笑》。它是比利时先锋实验剧团Ontroerend Goed创作,在世界著名的爱丁堡戏剧节登陆时,就曾吸引了无数好奇的观众进行体验。

比利时Ontroerend Goed剧团创团成员乔什·斯梅特介绍,《一个人的游戏》《一个人的微笑》最初都缘起于一次头脑风暴,一个全新游戏规则的设定,“《一个人的微笑》的设定是:如果让观众蒙着眼睛,坐在轮椅上,被推进一间房间,可以获得怎样的体验?《一个人的游戏》的设定则是:如果让观众进入一个房间,由他们自己去控制演员的表演,就像控制一个虚拟游戏里的化身,会发生什么?”

在《一个人的游戏》中,演员会一步步引导观众与之进行对话,一步一步打开自己。“这是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很多人体验完会说,他们从未和他们的父母、他们的任何朋友进行过这样的对话。”乔什说,“当然,有一些问题可能会让观众感到不舒服,但这是一种温柔的对抗,大多数观众都愿意冒险一试。”

《一个人的微笑》有所不同。观众在25分钟里几乎全程蒙着眼,但‍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会被前所未有地调动起来。它构建起一个想象的空间,观众可以在其中自由驰骋。

“它们的特点就是观众一个一个进去,然后在同一时间段,是和一个演员交流,随后再换另一个演员来交流,但这绝对不是沉浸式戏剧,因为它其实没有剧情,主要就是你面对自己的情绪。”翁世卉说。

她在爱丁堡戏剧节第一次体验《一个人的微笑》前,已经提前拿到了它的完整剧本,因为想着引进,所以她“以制作人的角度,带着审视的眼光进入其中,并不十分配合”。然而当她结束25分钟的体验被推出空间的一刹那,她说自己“感到时空倒流,方才所有情绪涌上心头。那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你必须真正经历过才知道。在爱丁堡,我遇到很多年轻人过来3刷4刷,他们都被这部作品迷住了。”

费元洪也体验了这两部作品。“如果你决定要来,那你就最好是放下心中的盔甲,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好好面对自己。”但他也表示,这两部作品本质上还是戏剧,跟心理学的那种治疗并不同,“你要愿意沟通。”

记者了解到,不少观众出来后,坐在门口的椅子上流泪甚至痛哭,但他们又不一定是痛苦,有人是惆怅,有人是满足,有人是欣慰。一个体验过的男孩子在剧场过程中就哭了:“想起了年少时做过的那些梦,然后又想到了当下的选择,就是会流泪。”

这两个作品很是新颖,也并没有太多的宣传,但仅靠口碑它在迅速出圈。然而,听到要“放下盔甲”“要面对自我”“可能会哭”,也有一些观众犹豫了,称自己“又心动又好奇又抗拒”。对此,翁世卉说并不强求来体验,“不了解的观众,确实可能会有一些顾虑,但我们的演员其实都是拥有丰富经验的演员,即使你说了什么隐私,他们都绝不会当案例分享出去,甚至在每天的交流复盘时,他们都只会交流,遇到怎样的情绪该如何应对。只不过,如果你坚定选择盔甲而无感,也是自己的一种态度,这没有对错。”

  == 极度新颖,演艺新空间的选择 ==  

这个剧场2月25日开始正式运营,有眼尖的观众发现,沪上一些剧场演员,已经悄悄组队自己买票来体验过了。“这是一种不一样的新玩法,我觉得很适合这样的演艺新空间。”翁世卉说。

很多观众都知道,坐拥2000人级大剧场的文化广场,新开辟出了一个全新空间,叫上海文化广场音乐剧中心,里面大部分是小小的排练厅,主要用来孵化音乐剧,但现在,“一对一治愈剧场”让它有了更多的可能。费元洪介绍,这两部戏目前计划在这里上演2304场,而且如果能产生持续的后续影响力,“上不封顶。”

相对于大剧场上演的那些重磅大戏,这种小小的、很自我的戏,价格也仅一两百块钱,对制作方和主办方来说,可能赚不了什么钱,但它对戏剧行业的意义甚至对社会公众的意义,要远大于它的经济意义。费元洪说,这就是文化机构应有之义,“虽然这里是一个小空间,却有大作用。我觉得跟大自然一样,有些动物很大,但有些动物很小,但它们是平等的。我们可以在这里‘以空间换时间’,产生持续的影响力。‍‍”

这片空间的设计师何勇也说:“我觉得,在一个真正有艺术氛围的城市,最有活力的地方是街头。街头‍‍有一种生命力,这里艺术可以以各种方式呈现,用各种角度跟普通人联系在一起。我希望‍‍上海文化广场音乐剧中心就像一个广场,一个街区,创作者在这里感到很放松,艺术在这里无处不在。”

上海正在打造各种演艺新空间,而相比于传统剧场,“特色”是这些新空间的生存和发展之道。上海文化广场音乐剧中心的诞生,在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陶辛心目中,就是极具特色的存在:“它不仅仅是硬件,更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帮助年轻的音乐剧人在这里实现梦想。”

“未来,上海不仅要做强演艺‘码头’,更要成为原创作品的‘源头’。”费元洪说,“上海文化广场音乐剧中心将成为中心城区最大规模的音乐剧基地,汇聚优秀项目、机构和人才。期待它成为成为原创音乐剧和中文版音乐剧的生发地,也成为小型‍‍音乐剧和多元戏剧驻演的场所。新的人才将在这里成长,新的作品将在这里诞生,为上海演艺大世界注入新的活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