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物|王春:用幽默打败疲倦,想让更多人“笑到最后”
2023-03-1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文 施剑平/图、视频

“除了说脱口秀之外,我还有一份正经的工作,没错,我的确是一个程序员……”话音未落,引来台下一阵哄笑。舞台上这位戴着眼镜的“冷面笑匠”名叫王春,平时是得物的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周末却会站上脱口秀舞台讲段子。他在社交账号上的简介也是“一位爱好单口喜剧的算法工程师”,颇有些“反差萌”。

 缘起  一个差点被钓鱼耽误的脱口秀演员 

对于脱口秀爱好者们来说,相较于“王春”,他们更熟悉“大会长”这个名字。之所以被叫做“大会长”,是因为王春在公司里还是一个千人脱口秀俱乐部的会长。然而,最初,王春创办俱乐部的原因,居然只是为了找人“督促自己的幽默进步”,无心插柳之举却促成了如今得物内部最具人气的俱乐部之一。

谈及最初接触脱口秀的契机,王春的经历颇有些喜剧色彩,他笑说,自己是一个差点被钓鱼耽误的脱口秀演员。

作为一名程序员,王春以前的生活两点一线,每天的工作是写代码,下班后就宅在家里玩手机。有一段时间,他连续玩了几个月游戏,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不能再这样继续,他决定要找一个兴趣爱好。思来想去,他花了两千多元买了根鱼竿。结果,在家附近的小河边,鱼还没钓上几条,鱼竿却被保安没收了。

这个“悲催”的故事让他放弃了钓鱼。当时,脱口秀节目正在热播,王春也越看越来劲,还特意跑去线下看脱口秀演出,“除了上班、上学,我从小就没什么兴趣爱好,但我看脱口秀的时候,突然就觉得,我也可以做得到,可以去尝试一下”。这似乎一下子唤醒了王春身体里的“脱口秀细胞”。2020年,平时性格内向的王春,抱着完善自我的初衷,一头扎进了脱口秀的世界,希望借此锻炼自己的口才。

为了找人督促自己不断进步,他拉上了27名同事在公司里联名申请成立了“笑到最后LAUGH TO DEATH”脱口秀俱乐部。王春说,一开始办活动完全是“骗”大家来看,后来自己也在社会上参加脱口秀俱乐部,学到了一些经验,公司里的演出也越来越有模有样。

2021年,断断续续通过开放麦锻炼了一年的时间后,王春终于有机会登上了商演舞台。然而脱口秀是一个很“现实”的舞台,观众的反馈很及时,如果不搞笑就会冷场,王春最初登台的四五场,台下几乎一点反应都没有。不过他并没有放弃,不断为自己打气,挺了过去,“当你讲成了第一个段子后就会有第二个,像是有瘾一样,然后会持续输出。”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找到状态的王春还会去研究喜剧的理论,也会看一些喜剧大师的表演琢磨如何幽默,他喜欢路易·CK和比尔·伯尔,也喜欢赵本山和郭德纲。这种“做成了”的快乐,让王春对脱口秀的热爱也愈发不可收拾。

 口号  让痛苦凝成灵感,用幽默打败疲倦 

想要不断“造梗”,就要留心观察生活。在王春的手机里有一个名为“单口喜剧”的备忘录,是他专门用来捕捉生活中乍现的灵感。ChatGPT、中国梵高、海边的曼彻斯特……这些灵感可能来自同事谈论的话题、新闻报道、看过的电影,等等。虽然,这个素材库看起来“翻也翻不到底”,但真的能为之所用的很有限,“1000个字当中,可能只有100个字能写成段子。”王春认为,这种积累是必要的,“我现在能在台上说35分钟左右,就是一点点积累出来。”

除了让自己更留心观察生活,对王春而言,脱口秀的另一大魅力是能帮助排解压力。“喜剧可以帮我们消解负面情绪,如果我把一件不快乐的事情写成段子,我就不会再为这件事难受。”王春认同陈佩斯提出的“一切喜剧都有一个悲情内核”的理念,他曾把一个“借钱不还”的故事写成了一个效果不错的段子,“我当时的想法是,我把这个段子写出来就释然了,对方还不还都无所谓了。”出乎王春意料的是,前段时间他还意外收到了这笔还款,也算是给这个故事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每个周末,王春会在魔脱喜剧的小剧场里演出6~8场脱口秀。今年春节期间,他更是连讲15场,还越讲越“嗨”,完全不知疲倦。“我很享受在台上表演的感觉,你能逗笑现场四五百位观众,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王春说,在台上演出时也会迸发灵感,保持一定的演出量会让大脑处于一种兴奋的创作状态。

不过,由于不是职业脱口秀演员,王春将工作和兴趣分得很清楚。“工作归工作,生活归生活,我不会让脱口秀演出干扰本职工作,要分清主次。”曾有商演开出几千元出场费邀请王春在工作日进行表演,但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了。

虽然,王春如今已有能力成为职业脱口秀演员,他却没有意愿这么做。“这不是我期待的方向,如果把脱口秀当做职业,我可能会厌倦这份工作,就没有现在这份热情了。”但王春对脱口秀还有别的“野心”——开个人专场脱口秀。

不过,要做成一场60分钟的专场,就需要创作更多内容,这对工作忙碌的王春来说是最大的难题。王春也会因为写不出新段子而焦虑,“如果一件事情让你一直很快乐,肯定是不正常的,你不可能从中学到什么。反而是痛苦的感觉会逼出你的灵感,这是必经之路。”

为了缓解焦虑,王春会看一下喜剧相关的书籍。比如,他最近在读知名编剧芦苇写的《电影编剧没有秘密》和《电影编剧的秘密》。王春认为,喜剧本质上就是在叙事,这和编剧有异曲同工之妙,会得到一些收获,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缓解焦虑。

 野心  向社会输出脱口秀人才 

除了不断精进自己的脱口秀水平,身为“大会长”的王春时常会把自己的经验和看过的书分享给俱乐部成员。通过每两周一次的读稿会,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怎么把稿子写得更有趣。

据了解,得物脱口秀俱乐部是上海互联网企业首家脱口秀俱乐部,也是得物单次参与人数最多的俱乐部。通过近三年的打磨,现在俱乐部的幽默水平也提升了不少,王春形容他们已经从“幽默贫困”到了“幽默小康”,而俱乐部会员人数也呈爆发式增长,目前已拥有1140名成员。

俱乐部每个季度会举办一次演出,目前已经办了9期活动,除了积极为公司文化活动添砖加瓦,王春表示,俱乐部取名“笑到最后”一语双关,在希望大家一直快乐的同时,也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所成就,创造更多价值,笑到最后。

公司里的同事大多都是不擅长搞笑的“小白”,他们也能说脱口秀吗?王春认为,脱口秀是没有门槛的,首先自己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原本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他现在也能“hold住”大场面,变得自信。

“如果你投入时间做一件事情,就可以把它做好。”在王春看来,脱口秀是需要天赋的,但也可以靠后天努力来弥补。他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原本并不幽默的人,通过持续学习,比如参加相关的培训班等,现在已经成为了职业的脱口秀演员。

相比“不会说”,王春更担心的是“乱说”。这两年,国内的脱口秀行业风生水起,也鱼龙混杂,王春也看到一些表演充斥着低级趣味。因此,他也希望借助“笑到最后”这个平台,让更多有喜剧审美的人参与进来,“我们公司里基本上都是经过筛选的高精尖人才,在知识储备上是有一定优势的,如果他们来尝试说脱口秀,可能比市面上的一些演员水平高。”

出于对脱口秀的热爱,王春办俱乐部的目标已经从最初的提升自己,演变为希望向社会输出脱口秀人才。现在,王春正在探索建立一套脱口秀人才的培养机制。探索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将一个新人培养成能参加开放麦的演员,然后形成一个自助和互助的模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