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按键伤人”写入“两高”报告 政协委员就网暴治理建言献策
2023-03-1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今年两会上,“网暴”首次出现在最高法和最高检报告中。最高法报告指出,“让人格尊严免遭网络暴力侵害”;最高检报告指出,“坚决惩治网暴‘按键伤人’”。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两会会场,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胡金波、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在内的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就网暴治理建言献策,建议依法惩治“按键伤人”,同时对典型判例加大宣传,做好相关普法工作。

胡金波委员

 胡金波委员  司法部门应宣传典型判例,起到教育警示作用 

在看到“网暴”入最高检报告后,胡金波点了一个大大的赞。他举例说,这些年,网上有不少“校园内的那些事”曝光,有的在校生做了一些出格的举动,被晒到网上,经网络大咖们不断传播,点击率甚至可以达到上亿。“个别学生做出出格的举动原本只是写个检讨书、校内警告处理或者开除学籍就能解决,但是经过网上 “小事化大”后,最后可能会酿成悲剧,个别学生经受不住舆论压力,最后采取了极端的做法,甚至寻了短见。”

“个别学生犯了错,但不能算罪大恶极,应当以教育为主。真名真姓真照曝光后,让他们以后怎么在社会上发展和立足?哪怕是犯罪嫌疑人在指认犯罪现场,警方也会为他们戴个头套,保护隐私。学生做错事就可以成为网暴对象了吗?”胡金波谴责道。

胡金波认为,并非所有的事不能公之于网络,涉及一些不作为、包庇、通过正常渠道无法解决的事,网友有曝光的自主权。但有的事已经处理或者正在处理,但自媒体为了流量,攫取眼球,强调名校生的身份,公开抨击,成为网友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样的做法需要有法律法规进行规范。要有一把尺子,度量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在网上热议公民的私事,就像坐在有几千名观众的大礼堂里对着麦克风说别人的‘家丑’一样。网络也是‘公共场合’,曝光公民的隐私,就是损害了公民的名誉权和隐私权。”胡金波认为,教育百遍,不如处罚一次。司法部门应该广为宣传一些典型判例,起到教育全社会的作用。就像当年的昆山反杀案给正当防卫案件的办理以及对全社会起到了震撼性的启示。一旦有典型判例,各地法院、检察院都可以借鉴,对公众也起到了警示作用。比如被网暴的孩子自杀了,网暴的始作俑者得到了惩罚,依法承担刑事责任,那么会震慑到一些“网暴之徒”,今后不敢指名道姓公然在网上污蔑他人。

他还建议制定反网络暴力的相关法律法规细则,完善网暴治理体系建设,推出组合拳加大对网暴的打击力度等。

 张毅委员  从司法角度加大对网暴行为的打击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张毅认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上行为同样要受到法律监管。“网暴引起的范围比较广,受众比较多,很难消除影响。属于近年来新型的、复杂的案件。‘网暴’入最高法和最高检报告,说明司法机关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司法将更关注网暴行为的惩处。”

他表示,净化网络空间是民之所盼,建议对侵害他人名誉的帖子依法惩处、规范博主的言行等。

张毅认为,网暴和一般的侵权行为不一样,比如A打了B,A是侵权人,B是受害人。这种一对一的行为,具有确定性。但网暴则有扩散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一些事件经过加工、巨量扩大,对受害人的身心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我建议通过司法案例的宣传,发挥法律的教育功能。被侵害者也要拿起法律武器,通过司法途径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张毅还建议,网民用客观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一些所谓的网络热点问题,网暴事件发酵后,后续的参与者未必是故意行为,有可能并不了解事实,在不清楚全貌的情况下,加入了个人情绪,也许并非主观恶意。“我建议,网络大V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主动调查和深度思考,助力还原事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马鈜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