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音联手20家一线企业共建专业游戏音乐平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一首《孤勇者》,让不玩游戏的大众也了解到了游戏音乐如今的火爆,也让游戏音乐的创作者们更受关注。如何打通产学研之间的壁垒,让以游戏音乐为代表的的数字音乐从业者们有一个集中展示的平台,也成为像上海音乐学院这样的专业机构研究的课题。
3月14日,第二届上海音乐学院国际数字音乐节在上音歌剧院宣布启动,竞赛、论坛、获奖作品音乐会等丰富的活动,吸引了全球众多创作者。音乐节艺术总监、上音音乐戏剧系主任安栋教授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这个规模目前应该是国内唯一的,亚洲也没有,我们提供这个平台以后,可以推动人才交流,并推荐优秀人才给游戏厂商,上一届获奖选手,现在应该有80%都对接上了合作方。这也上音服务社会的功能体现。”
// 创建专业游戏音乐平台 //
在启动仪式上,本届音乐节协同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升级了“数字音乐专业联盟”,成立了“数字音乐音频专业委员会”。
安栋介绍,专委会由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集聚20余家行业内一线企业共同组成。该委员会通过定期举办上海音乐学院国际数字音乐节和其他行业相关活动,打通产业链条之各环节,凝聚共识,共同为数字音频技术和音乐科技的前沿发展贡献智慧,同时,也为高质量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库指引和行业建设规范。对于高校而言,通过与产业联动,为广大院校提供与产业发展相适配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路径,以培养行业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协同企业、研究机构制定产业规范和技术路径,共同践行国家“数字中国”发展战略。
“数字音乐,现在主流的应用包括影视音乐创作、游戏音乐创作等等,上音做了这个平台,包括比赛,就能够给大家提供互相学习、借鉴的平台,让整体的水准提升,”安栋说,这个赛事面向全球,为了让更多优秀人才参与,他们还提高了将近,“比如国际A类赛事奖金额度一般1万美元以上,我们就提升到了10万人民币。”
来的高水平创作者多了,平台的权威性也就容易确立。“这个比赛也能让国外了解中国现在游戏音乐的水平,对中国现有的应用云音乐场景创作水平有更直观的认知。”他说,中国游戏现在在加速出海,而如果游戏音乐能打动到更广泛的国际游戏玩家,那对游戏以及中国文化本身的输出,都是好事。
他举了中国游戏《原神》的例子。这部刚推出时曾拿过苹果商店游戏下载第一名的游戏里,由上音数字音乐节大赛获奖选手创作的音乐上,使用了一些关于中国戏曲的片段,随着游戏的出海,中国文化的传播就变得自然而然。“而这个平台在吸引到大量的海外创作人才后,他们加盟中国的游戏平台,也能让中国文化有更好的普及。”
// 提升数字音乐的艺术高度 //
对于这个平台,上音还有着独属于教育机构的责任感。“我们在提倡用交响乐来写游戏音乐等数字音乐,而不只是在电脑上做,这样会提升游戏音乐的文化层次,在跟游戏厂商适配后,他们也自然乐意接受文化上的提升,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层次提升。”安栋说。
其实,在现实中,一些传统的作曲家对于游戏音乐的创作,“不屑参与”。但上音无论是对古典乐的创作,还是当下有应用场景的音乐创作,都有着天然的责任感,“既然应用这么大,如果能拔高行业认知,也能吸引更多的顶尖人才参与进来。”他说。
为此,音乐节中的比赛部分,他们要去参赛者的作品,最终是由上海爱乐乐团这样的职业交响乐团现场演奏的。“如果大量都是用电脑做,那我们的游戏音乐是没办法参与全球竞争的,我们知道,电影大片的配乐都是交响乐团录制的,游戏音乐我们也应该要到这样的高度。可能有一些人因此没法参赛,但长期坚持,就会慢慢形成一个标杆,上音应该要有这样的引领作用。”
为此,音乐节不仅在比赛版块中邀请了国际评委,还特意呈现了11场专业讲座。受邀主讲嘉宾中,既有国际顶尖音乐家、跨学科的行业资深专家,又有冉冉升起的行业新星。上音希望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形式,相互促进、优势互补,与各界专家共同搭建数字音乐产品发展平台、赋能数字音乐内容生产,共同在数字音乐领域获得更多具有开创性的成果。
此外,作为上音在音乐版权工作与文化数字化建设中的又一重要成果,开幕仪式上还举行了QQ音乐“数字上音专区”发布仪式。通过“数字上音专区”平台,将更多上音版权的音乐作品及时发布与推广,以优秀的文艺作品服务上海城市文化建设,切实承担上音美育教育的多重社会责任。通过积极参与文化数字化建设,助推创作和舞台实践成果的转化,实现学科建设延伸与服务社会文化的双重效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