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技擦出的火花很“深刻”,这个展览为青年艺术家提供舞台
2023-03-14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艺术和科技碰撞,给观众的启发有时很深刻。青年艺术家朱献帆把他的装置作品《一颗苹果》带到了“无界·之界:青年科创媒体艺术展”。这个作品通过AR交互把真苹果、虚拟苹果、影像采集的苹果以及3D打印的苹果等元素融合在一起,让人思考“所见非实”这样一个哲学命题。今天揭幕的“青年科创媒体艺术展”充满了这类有趣却不乏深刻的作品。

作为上海科创艺术与城市学术节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办,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此次青年科创媒体艺术展,共呈现16位(组)艺术家的18件作品,参展艺术家年龄从从9岁跨越到39岁,虽然这些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在自己的作品力图探讨科创、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除了《一个苹果》,在上大上海美院读研二的池宇浩的装置作品《“非”真实感官实验》也很有趣。整个作品由一个可以呈现各种图像的显微镜和一个人体感应器组成,观众会发现人体感应器所感应出来的内容和显微镜呈现的内容并不一样,这就促使观众对这个世界进行重新的认识。而鲍星恺的作品《元生朋克》则索性创造了一个元宇宙数字空间,观众可通过空鼠和键盘操作进入元宇宙的角色世界,在混沌虚拟的旷野里感受沉浸式的未来艺术。

策展人张承龙告诉记者,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的功能挖掘出了潜藏于人类内在不可见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往往表现为人们忽略的日常细节。对于“无界·之界”而言,艺术家们一方面寻觅科技与个体感知之间的关系边界,另一方面探寻时代科创背景下,艺术与之交融共生的可能性,希望为观众建构一场通向科创世界的对话。

此次展览也是上海扶持青年艺术家,给青年艺术家以呈现自我平台的一次重要尝试。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作为国内前沿的艺术学院,一直致力于践行艺术教育当代化,打造国际都会美院的目标,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展览,为年轻艺术家提供更广阔的创意平台和资源支持。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则是国内公共艺术领域的重要先行者和实践者,通过组织设计、展览展示、学术研讨以及跨界交流等方式,推动公共艺术与城乡空间的协同融合,为公众带来更多更好的艺术。展览将持续到3月31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