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国手赵嘉福诲人不倦,“把我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青年人”
2023-03-18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汇集上海图书馆古籍修复部掌门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碑刻传拓及拓片装裱技艺传承人赵嘉福一生作品精选的《铁笔生辉:赵嘉福作品集》日前在上海图书馆首发。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推出的此书包括了碑刻、木刻、篆刻、砚刻和壶刻五个部分,全面展现赵嘉福作为古籍修复师的毕生心血。

赵老今年已经79岁高龄了。他1961年进入上海图书馆,被分配到古籍修复组,与古籍修复打交道已60年有余。嘉福先生是古籍修复的“国手”之一。1961年,他拜苏派石刻国手黄怀觉为师。黄怀觉精于刻裱工艺,被郑逸梅先生誉为“刀法佳妙令人莫测,为近百年所未有”。1964年,文化部在北京图书馆举办古籍修复培训班,嘉福先生受上图委派北上进修。在北图期间,他师从琉璃厂出身的“北派”国手张士达先生,边学习边实践,很快掌握了“北派”的古籍修复技法。

兼习南北两派,从业六十余年,赵嘉福技艺日臻成熟,留下了许多精品佳作。以古籍修复来说,他曾参与抢救“山西赵城金藏经卷”、明代《西厢记》等一批国家一、二级文物的修复,至于嘉定、太仓等地古墓出土文献和清华大学受损古籍等也是经他手之后而获新生。以立于上海豫园入门处的“海上名园”刻石为例,该石采自于黄山祁门,石面未经平磨处理,呈凹凸不平的自然状。倘机械地深浅一致复录文字,必因受光照而影响视觉效果。为表现原作的风采和神韵,他细心领会书法精髓,精心构思布局,果断将饱蘸浓墨的“海”字第一点作深度镌刻处理,让观者一眼望去即感觉到起笔的力与势。

上海图书馆是全国古籍保护修复的龙头单位之一。作为上海市非遗传承人,赵嘉福虽然高龄,但长期致力于此项技艺的传承和人才培养。在上海图书馆,这项技艺不间断传承了数十年,至今是第四代。目前有专职从业人员10名,修复过的古籍作品有《缦华楼诗抄》《瀛环志略》《说文校义》《嘉定钱氏盛泾支世系考》等,碑帖作品有《善大克鼎》《大盂鼎》《城隍庙碑》《李思训碑》等,拓片作品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刻石等,装裱完成上海图书馆东馆“阅读寄语”——世界上最大的手工宣纸“四丈宣”。团队承担着上海图书馆每年年展及主题展的作品修复及装裱工作,如“墨彩斑斓 石鼓齐鸣——石鼓文善本新春大展”“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本展”等。

近年来,上海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举办非遗技艺体验课系列公益活动,普及古籍修复、古籍装订、碑刻传拓等知识,推动非遗技艺体验走近大众。“只要干得动,就一直干下去。”赵老说,“我有责任把手上的东西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马鈜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