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分享孩子弹琴照片为何引来孩子反感?
2023-03-1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中国是礼仪之邦,可礼仪到底是什么?在如今的时代,还要不要讲“礼”?学生在学校、家庭中要如何学习、传承“礼”文化。在3月18日举行的第七届“君子养成大会”上,与会的名师和教育专家围绕“君子养成与教育之礼”的主题,探讨从个人、家庭、社会、学校不同层面培养青少年礼仪文化素养的典型性问题。

“在学校里如果有人打你,你先要打还他,然后要告诉老师。”生活中,很多父母会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但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却深刻记得母亲教给自己的是全然相反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这样的教育也让他学会了思考,“虽然吃了亏一时心里会不舒服,却让我有了充分的思考空间,是否可以在其他方面胜过对方?是否可以和对方再进行一次沟通?这样的努力让我将重心放在自身的成长上,最终造就了现在的我。”尹后庆认为,今天的君子文化,重要的是精神传承,而精神传承就要与一些文化传统中的糟粕进行争斗,“让我们千年一贯的君子文化能够通过文本传承以及通过今天的精神传承能够得以延续。”

此次“君子养成大会”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复旦附中青浦分校、上海市写作学会、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等联合举办,而学校之礼也是与会名师、教育专家重点关注的内容。

“学校之礼,方式、方法、途径有很多,最根本的是什么?总是在学习过程当中养成的!”市北中学校长陈军认为,人的成长都是在学习中进行的,不只是孩子,包括老师、校长和学校所有教职员工,也都是一个个学习中的人。“在学习中,我们强调鼓励的比较多,但是有时候是要直言不讳的。成长过程中有问题、有错误了怎么办?要指出来!这是和学习相关的,是以知识为价值尺度的。”陈军坦言,如果老师有错误了,学生也可以明确指出来,“这在学校教育当中,在进行礼的人格、规范、道德当中,是一个关键。不管是什么礼来养成,它应该注重独立人格的培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中要如何讲“礼”?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历史教师马杰讲述了自己几天前的一个经历:和朋友一家喝茶聚会时,朋友拿出孩子弹钢琴的照片分享,照片中孩子灵动优雅,在大人们看来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没想到却引来了桌对面孩子的一句大吼:“你在干吗?”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孩子对于自己无意中的举动非常反感,孩子为何会表现如此?马杰认为,从父母角度讲,分享本身是一种唤起回忆的过程,孩子反感的原因一是感到自身隐私被侵犯,二是不愿意被当做小孩子看待,三是孩子也会有一定的社交压力。“孩子刚出生时,父母积极去了解孩子幼儿成长养护相关的知识,但是当孩子成长到青春期时,父母有没有了解相应的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在马杰看来,今天的家庭伦理重建并不是单靠植入个人权利就能够解决的,传统与现代、权利和义务、恩爱与自由、神圣与世俗、伦理和社会,这些复杂的问题都呼唤着一个可能的解决之道,“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家庭问题时,必须具有更宽广的视域、包容的态度。”

上海市教科所普教所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枫认为,生活中很多关系是会体现礼的,比如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如果所有老师能够在教育事业中践行教育之礼,一定能够在内心关注每一个孩子、遵循每一个孩子最基本的个人价值,去更多地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而同学们也会从内心油然而生出对老师的爱戴和尊敬。“在上海基础教育领域,从2020年开始试点开展全员导师制的研究,就是希望通过学校里面让每一个老师都能和孩子们配对,更多地和孩子们平等地相处,相互了解,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从而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陪伴式的关心和指导的同时,也构建起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王枫说,讲教育之礼本身也是礼之教育的践行,因此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校之间包括独处的时间中,都能够有这样的以礼相待,相信教育之礼就一定能够以礼润心,以礼育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