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话题|高校开设“公务员微专业”冲上热搜,你怎么看?
2023-03-2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近日,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发布《西南大学“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招生简章》,很快成为话题并冲上热搜,引起多方热议。

其实,网友热议的“大学开设公务员专业”说法并不准确。此番西南大学开设的是“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与面向高考生招生的专业不同,微专业是近年来各高校正在探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那么,大学生们是如何看待高校开设“公务员微专业”?本市多位大学生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赞同  高校教育与业界实践相适配的创新尝试 

“看到西南大学为学校的学生开设‘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系列课程的消息,我感到非常的新奇。”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比较教育学三年级研究生张潇文分析说,这样的课程设置具有一定创新性,首先在内容上融合了跨学科视角,从中外文化、公文写作、行政管理和哲学等角度进行了课程的编排,能够极大满足对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感兴趣的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在形式上则是对选修课程体系的丰富和突破。

她认为,西南大学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通过单独编班的形式将有志于考取公务员的同学组合起来,为他们创设能够交流思想和讨论公共话题的舞台,这有益于提升同学们对国家治理的理解和自身的担当意识。“因此,我看好公务素养微专业的设置,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积累相关有益经验,其他学校也可以借鉴相关经验,助力大学生群体在校园生活中提高职业素养。”她说。

同济大学研究生三年级学生敖子棋表示,自己和身边人也常常面临着考公的选择,西南大学这一公务员微专业的设置,可以说是当前高校教育与业界实践相适配的一次创新尝试,是一次利好学生之举。

敖子棋表示,一方面,“考公热”在应届生群体中始终存在,但高校教育却甚少有涉及到这一部分的教育;而另一方面,许多学子因为缺乏经验、焦虑成绩、盲目报考等而选择花费大把的金钱到培训机构学习。而倘若高校能切实满足这一类群体的学习需求,并且与政府部门开展更多的实践实习等活动,就能更好地为学生解决就业难题。

 质疑  兼顾公平性,大学应该更多把这类资源向社会开放 

复旦大学大四学生管航表示,“公务员微专业”的出现显然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们就业与职业发展需求的重要创新与尝试,对于西南大学本校学生当然是多了一种选择与资源。而且,公务员报考基本不限制报考者的专业背景,但是它从本质上讲,依然是一种需要专业技能和素养的工作,专门的培养课程对于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也有重大意义。

“但不可否认,公务员的选拔是一项全国性的竞争,某所公立学校单独向有限的学生提供公务员培养资源,难免会引起其他同等条件下未能享有这些资源的竞争者对于竞争公平性的质疑和担忧。”管航认为,尽管这种尝试是好的,但是大学应该更多地把这类资源面向社会开放,比如在网络上提供课程视频资源,或开放校园允许校外人员入校旁听等等。

复旦大学的施同学也指出,这一微专业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更贴合工作实际情况。比如让公务员走进课堂进行分享、让学生前往政府挂职锻炼等。

无独有偶,同济大学学子敖子棋认为,目前西南大学开设的仅仅是微专业,也就是类似一种短期培训项目,并未纳入高考招生专业目录中,未来如何持续发展、更好地助推学生解决就业难题?这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专家  高校新开专业应有不同于培训班的特点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童潇为高校开设这样的专业点赞。他表示,学生想通过考公务员进入体制内,为社会、为国家做一定的贡献,高校则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在空余时间提前学习了解。即使学习这门微专业的学生未来不去报考公务员,对了解公务员体系和文化以及人才选拔模式也是有利的。

这个专业到底怎么办,如何办的更好,童潇建议既有一定的应试导向,也不要过于功利。“我觉得高校开这个课程和外面的辅导班最大的不同是,高校有理论和学术研究优势,在开设课程时,更注重申论、写作、行政能力等背后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在思维方面提升自我,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而非像很多培训班一样,仅仅是应试导向,帮助大家提高成绩。”

他建议,为了更好塑造公务员文化,高校可适当增加一些看似不那么有用的课程。比如礼仪、伦理,让公务员既能有坚定的群众立场,又具备调查研究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们正思想、提素养,这可能是一般培训班所不具备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