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主打“美育”牌,人民节日向美而生
2023-03-2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诞生于2013年的上海市民文化节走过了10年。在这十年中市民文化节以每年超过5万项,累计近50万项的文化活动,以及每年3000万上下,十年近3亿的参与人次,释放了潜藏在千百万普通市民中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文化能量。市民真正成为了文化舞台的主人。记者了解到,新一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将以4月8日“城市美育日”为起点,拉开全新大幕。

公共文化建设如何推进,应该说上海市民文化节以自己10年的实践给全国提供了一个范本。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蒯大申认为,以“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各方参与、群众受益”的上海市民文化节做了很多创新和突破。首先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与其他文化节日不同,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不举行开幕仪式,也不设主会场,而是以在全市开展“文化服务日”的独特方式拉开活动序幕。全市200多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近百个文化广场、公共绿地和商业中心,每一个都是“主舞台”。在办节机制上,上海市民文化节一改以往政府办文化的传统,通过广发“英雄帖”和举手机制,有效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同时积极搭建各种平台,使广大市民真正有机会站到上海市民文化节的舞台中央。

其次就是平台化的建设。蒯大申说,从上海市民文化节可以看到,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员工”模式,正在转变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多元主体”模式。这个主体可以是企业、社会组织、社会文化团体,也可以是基层群众文体团队。云平台和各种数字服务手段的广泛运用,也大大强化了上海市民文化节的平台功能。一旦打开大门,把原来的“一亩三分地”建设成面向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各种社会资源就会在这个平台上集聚,转化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从而由系统内“小循环”发展到社会化“大循环”,真正实现“用小力气,做成大事情”。

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吴鹏宏说,十年来,上海市民文化节始终探索创新“超大城市举办全民参与的重大节庆”的运作模式,实现由政府主办向政府主导转变,办节主体由体制内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转变,视角由关注“节”向聚焦“人”转变,“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主角和主力”。

今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将以4月8日“城市美育日”为起点,拉开全新大幕。上海群众文艺创作新品精品优品大会演、“我们这十年”市民文化节专题特展等活动同步开启,形成全市大联动。“城市美育日”当天,将联合“社会大美育课堂”,开展城市全域美育活动,将优质美育活动扩展到街区、广场、水岸、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也将联动文化上海云、乐游上海、抖音、B站、小红书等多家平台,推出“云上美育课堂”,集中开展数字美育资源大放送。

“迈上新征程,上海市民文化节必须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深耕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携手大博物馆计划、大美术馆计划、社会大美育计划,构建全民终身美育的大课堂、大平台、大舞台,让市民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暖意、惬意和诗意。”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方世忠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