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烨:演完陈望道,觉得自己还能为心中所愿去奋斗
2023-03-26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复旦大学相辉堂,距复旦大学校史馆120米,距陈望道旧居也就是现在的《共产党宣言》展示馆1200米。带着电影《望道》到相辉堂给复旦师生交作业前,演员刘烨把这120米和1200米都仔仔细细走过一遍,“听负责人详细讲述望道先生的故事,细到每一件事发生时,望道先生当时的选择和反应”。刘烨生日当天,也是《望道》公映前一天,在相辉堂1楼布置成专访间的小房间里,刘烨告诉记者说,饰演这位《共产党宣言》中文翻译第一人,自己做了大量的准备,因为“人物传记式电影,可以在其中演一个人的半生甚至一生,对演员来说是幸福的事”,而这样的人物塑造也能“反哺演员”,“演后觉得被点燃,觉得还可以为自己心中所愿去奋斗”。

  准备    跑步减重去掉儿化音  

这不是刘烨第一次演主旋律片中的历史人物了。此前的《建党伟业》和《建军大业》,导演刘伟强都选择了刘烨来饰演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那个时候需要刘烨的脸更圆润一些,所以化妆师建议他增肥;这次饰演陈望道,却是需要他消瘦一些,于是他在开拍前又开始了跑步。

“作为演员,形象肯定要贴近角色。”2021年,刘烨在接下这部电影后,开始了角色揣摩,除了通读剧本,他先是啃下了出品方上影集团给他的《陈望道传》,这本复旦大学2005年出版的传记作品,厚达344页,详细讲述了望道先生的一生,包括他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和评价,“很多故事写得特别详实”,随后刘烨就去复旦大学参观《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复旦大学校史馆,通过史料照片来丰富自己的理解,“当时陈望道先生和学生们在新闻馆前面的合影,让我感觉非常震撼,因为先生瘦骨嶙峋,就感觉身上除了皮之外似乎都没什么肉了,眼窝深陷,两腮也都凹陷了进去。我当时就想,我得瘦下来”。

1945年,时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的陈望道在重庆北碚自筹资金建立了中国高校第一座新闻馆——复旦新闻馆。开馆时,门口就挂起了“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的对联,呕心沥血之程度让人为之动容。刘烨希望自己能再现这个形象,“我就跟导演说,‘导演你准备拍重修新闻馆的戏了,一定跟我说,我要突击减肥’”。

刘烨1米87的大高个,接戏时是163斤,“对我这个身高来说,其实已经是偏瘦的了”,而之所以要“突击减肥”,是因为刘烨希望拍到新闻馆的戏份时,有循序渐进、越来越瘦的感觉。“我给自己定下个规矩,就是最少要隔天跑一次5-7公里,当时上海很热,出汗很多,我戏拍完只剩145斤了。而且很奇怪的是,拍完这部戏,我就一直保持在一百五十来斤。”

刘烨重细节,“形似”只是第一步,他要的是神似。片中,他有一场戏是打拳,“陈望道先生一开始找不到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感觉,他就去打了一套拳,然后有了灵感”。他在做功课时得知,出生在浙江义乌的望道先生文武双全,拳打得很好,“我个子高,如果打得不舒展,会不好看”,剧组给他请了上海体育学院一位研究中国功夫的教授,为他编排了一套还原当年江浙一带习武之人的拳谱,刘烨每天认真跟着练。“我觉得他是像侠客一样的人,是一个洒脱极了的侠客,我希望能还原出先生的那种精气神,那种热血与力量。”

台词也是刘烨潜心琢磨的重点。“我是北方人,望道先生是南方人,所以我把剧本中台词的儿化音,全部去掉了。”如此抠细节,刘烨说既是作为演员塑造人物的要求,也是来自一位复旦00后学生的“重托”:“当时他跟我说,听说你要演我们的老校长,你一定要演好啊!”

  重头戏    演员就该对自己狠一点  

刘烨记得,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他看到了一幅名为《真理的味道》的画。画中,是尽人皆知的故事:陈望道在义乌老宅的柴房中闭关翻译《共产党宣言》,母亲张翠姐每天给他送饭,有一天给他包了糯米粽子并加了一碟红糖水,结果太过投入的陈望道全是蘸着墨汁吃的粽子,还回答母亲说“够甜,够甜了”。这就是后来广为传颂的“墨汁当糖,真理的味道”。

这幅画的场景,也是《望道》片中的重头戏。刘烨说,看似简单的一场戏,他们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来拍,“这个故事流传很广,所以我们也当成一个重点戏来拍的,后来剧组帮我统计了一下,说我这场戏前后大概吃了23个粽子”。挑战他的,却不仅仅是数量,他说,当时剧组道具给做的墨汁,是“用蜂蜜加食用色素调出来的,奚美娟老师跟我对台词,问我味道怎样,我回答‘很甜’。但我自己后来就想,用蜂蜜会不会影响我对角色的判断,会不会体现不出那种我的状态?演员是不是得对自己狠一点?真的墨汁吃下去,我能吃出甜味来,是不是这个角色就成功了?”

刘烨跟导演侯咏提出换真墨汁,导演答应了,结果刘烨发现,“真墨汁摆出来后,那个味道就已经很难下咽了,很难进入状态,需要自己拼命做心理建设,告诉自己它是甜的。结果我真蘸了吃了,发现比辣根呛多了,而且我墨汁都咽到了肚子里,不仅不甜,还很不好受,第二天还在‘返味’,牙齿和舌头也都还是黑的,只能拼命刷牙,否则就要影响拍戏。我只能说,我真的难达到望道先生的境界啊!”

这场戏的拍摄,让饰演张翠姐的奚美娟老师看得“又好笑又有点心疼”,侯咏导演后来在采访中说:“这场戏是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一个灵魂、一个支点。这个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所以怎么用不同的形式展现它,算是一个难点。最终的成片还不错,我们的分寸把握好了。刘烨的感觉特别对,尤其是他的爆发力让我印象深刻。”

总是对自己“狠一点”的刘烨,认为这样的尝试,是演员的“基本修养”。他说:“扮演这样了不起的人物,对演员是一种反哺,因为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会努力向他靠近,尝试做他曾经做过的事,要相信自己就是他,会把他身上的闪光点试着表现出来,弥补自身没有的东西,所以拍完这部电影我也收获了很多。”

  未来   坚守本分的同时完成自我突破  

刘烨正式进入影视行业,已有26年。1998年,19岁的他主演了电影《那山那人那狗》,随后的26年间,他塑造过众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也有着类似“火华社社长”这样的公众形象。但在《望道》中,没有观众会把当年那个搞怪的“火华社社长”和望道先生这样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在片中饰演复旦学子杨峰林的魏尊,也说自己有一场印象最深的戏,就跟刘烨相关。“重建新闻馆募捐之后,大家一起去搬东西,我在上面用胶水贴一副红色的对联,然后我转头看望道先生,刘老师的眼睛真的好闪亮,看到他的眼睛,你就能感觉到望道先生的前半生经历了什么,而且对于重建新闻馆这件事情,他有多么的开心。看到这个眼神,当时我眼泪都差点流下来。”

眼中有故事,眼中更有光,这大概正是体现演员功力的时刻。“过了这个生日,我今年就45岁了,最大的感受就是,年轻的时候因为年龄、阅历和认知,很多事情稀里糊涂的,但现在就知道,演戏要坚持本分,就是要对戏认真、走正道,这是我一直守着的底线,也是为什么现在还有人愿意让我演不同角色的原因吧。”刘烨很认真地说,《望道》讲的是一百多年前一群年轻人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所作出的一些选择、一些努力和坚持,“坚持真的太重要了,其实不管做什么职业,中间可能会有一些别的东西刺激你,或者你觉得可以走走捷径,但如果往长了走,走几十年的话,坚持信仰和热爱,才是真正重要的”。

演完陈望道先生,刘烨也更坚定了自己对演戏的“信仰与热爱”。他说,自己不再像“30岁刚出头时创办火华社那样在网上调侃瞎闹了”,那会儿确实有属于青春年少的开心,但现在理解的“青春”,其实更多的是奋斗,“现在已过不惑之年,沉稳了许多,成熟了许多”,但唯一不变的是仍然希望好好演戏。“在戏里,我被一代青年的理想主义和青春热血所感动,戏外我也更坚定了自己接下来的目标,那就是多演一些不同的角色,无论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后续能完成一些自我突破。”

连续的路演很忙碌,在上海,他进了校园,又跑了影院,但正如魏尊所评价的那样,他眼中仍有光。“其实,演这样的角色,真的对演员有帮助,我会觉得被点燃,觉得还可以为自己心中所愿,去奋斗。”刘烨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