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带动专业,这个学生展推进艺术走近生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学生黄浩设计的服饰作品《传承》,灵感即源自哈尼族传统服饰、工艺、纹样。最近他的这件作品连同其他同学的作品正在“精工美艺”上海工艺美院科研创新基地成果展上展出,一些服装企业对他们的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正在为产学研转换,开展批量生产进行讨论。“由产业带动专业”,正在成为像上海工艺美院这样的职业艺术学院的选择。
黄浩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设计《传承》时,他将哈尼族的传统纹样通过解构、重构来进行创新设计,以服装实现有节奏韵律的新形态。而他的同学王慧创作的《素迦流光》,则是以彝族服饰中的编结技术为灵感,探索材料、纹样、编结手法的组合变化,古老的技艺在她的作品中呈现出极其丰富的效果。
他们的指导老师郭丽莹也是上海工艺美院民族服饰创新基地的科研带头人。她长期致力于非遗扶贫创新的探索,学生们在她的指导下都喜欢从少数民族服装中汲取灵感,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新的服饰作品。一些企业的观众代表对这批学生作品赞赏有加,希望能够进行成果转化。但是其实很多设计作品大量使用手工技艺,这显然和服装的批量生产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何机械生产和手工技艺之间取得某种平衡,显然还是学生们和厂家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这个在马利美术馆举行的“精工美艺”展览设有传统服饰、创新服饰、当代皮具三大展区,共有百余件成果,由民族服饰创新基地、皮具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联合两大设计专业师生携手完成。展览将科研创新与专业建设交融,将非遗与时尚生活相结合,通过影像、摄影、工具、材料、手稿、作品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科研活动及教学特色,充分展示师生们在“传承非遗、创新设计”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除了服饰设计,本次展览呈现了不少皮雕创新之作。皮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李雅琪、王嘉艺、陈旭联合创作的美式乡村实用型皮雕家具,将皮雕与家具相结合,并提取马鞍元素融合其中,主打亚利桑那风格,有效提高皮革制品装饰性、观赏性与艺术性,更好地实现将皮雕工艺运用在皮革制品设计中。皮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易明此次带来的作品《雕花的马鞍》以皮雕工艺制作马鞍,展现威武之风。这些作品同样过得了观众和厂商的关注。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院长章莉莉表示,该校将继续围绕“传承非遗、创新设计”发展理念,将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协同研究与发展,建设集研究和创作一体化的科研创新基地,培育出更多青年艺术家和科研带头人。并且推动艺术更好地走近生活,服务民众。
据悉,上海工艺美院第二场玻璃与陶瓷的科研基地成果展将于4月18日至5月5日举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