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鸿沟让老人落下步伐,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出手相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不少老人谈到智能手机就摇头、叹气,横在他们面前的数字鸿沟无法跨越却又手足无措。近日,上海市奉贤区西渡街道香榭居民区党群服务站来了几名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教老人用智能手机新建通讯录、连接无线网络、组建微信群、下载手机应用等,一步步帮助他们解决不会用智能手机的难题。
老人落下步伐
“我们老年人现在很需要学手机操作”
时代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各种智能设备层出不穷,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便利。可是“银发一族”却在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的进程中落下了步伐。“我们老年人现在很需要学手机操作”,在3月23日开展的西渡街道香榭居民区党群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大讨论活动上,党员群众代表郭阿姨提出了这一需求。
这两天,西渡街道团工委就联合华理社院团委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在香榭居民区党群服务站开展了“银青LING距离”项目之为老服务系列活动,居住在香榭居委和兰新居委辖区的近30名老人参加了活动。
从基础设置到移动支付,再到学习强国、微信等具体应用,志愿者们用简单易懂的话语,耐心地为老人们讲解智能手机使用的有关知识。考虑到每位老人掌握智能手机使用知识的程度不同,大学生志愿者们在重视理论讲解的同时,也贴心地走到老人们身边,帮助他们答疑解惑。
“有些我们真的是不懂,通过这次学习我们就会了,希望以后多点这样的活动,希望年轻人多来教教我们这些年龄大的,这样就能帮助我们前进。”活动现场,紫竹苑居民裘瑾华阿姨(紫菊新苑业委会成员、护楼队员、志愿者团队长)说道。
香榭国际居民陆安敏阿姨(社区平安志愿者、党群服务站活动室管理员)也说:“这次大学生过来蛮好的,为我们老年人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们很开心,今天学到了好多,本来是真的不懂,这次收获很大。”
年轻人出手相帮
助老人们跨越数字鸿沟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10班学生李文婷负责此次课堂讲解,通过这些课程向老年人介绍了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并帮助他们解决了如何下载、安装App等实际问题。在与老人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她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
“很开心我们能够真正帮助叔叔姨姨们解决实际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为社会贡献自己微薄力量的快乐与成就感,还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为建设美好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的信念。”李文婷告诉记者。
李文婷的同班同学邵煜宸也以教学者的身份参与了此次线下课程教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老年人面对信息化时代所面临的巨大社会化困境,同时也让我思考如何站在老年群体的立场去改变对应的教学方式,受益匪浅。”
PPT制作志愿者、华理社院公管类2022级4班学生黄咸悦的外公、外婆就时常苦恼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除了我以外,又没人指导他们。这也成为了我的一个心结。因此,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次的活动,希望通过我精心制作的课件,帮助西渡街道的老人们跨越数字鸿沟、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活动结束后,西渡街道团工委根据老人们的现场反馈,与项目组成员即时开展了复盘会,就话语体系、内容范围、主题划分、服务范围、场次安排等重要细节进行研究沟通,策划了手机基础应用和微信、学习线上移动支付、帮助老年人“学习强国”、帮助老年人学习“随申办”、帮助老年人学习线上购物、帮助老年人应用自媒体娱乐软件这六大课程主题,教学内容覆盖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时的主要应用场景。此外,对于导航软件的使用以及反诈宣传等教学内容也在进一步规划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