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调查|紧盯“金边银角” 立足青少年需求,上海青少年群众体育运动交出一份特色答案
2023-04-0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崔子润/文、图、视频剪辑

春暖花开,在车水马龙的高架桥下,水泥钢筋“变身”一抹抹亮色。显眼的色彩彰显着运动的态度。这些占地面积大、场地清洁、设计摩登的篮球、足球、排球运动新空间,俨然成为了上海市民健身的好去处。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三大球”振兴计划,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集体球类项目参与人口众多,社会影响力大,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

“三大球”蕴含着爱国主义情怀,比赛成绩不仅仅是一场比赛的胜负,更体现着集体主义精神。努力振兴“三大球”,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上海紧盯“金边银角”,立足青少年体育发展需求,用实际行动交出一份具有上海“特色”的答案。

  利用复合空间让运动场馆更有温度  

“转身”成市场宠儿的洛克公园,是迄今为止上海市范围内规模最大,利用城市复合用地改造,完全由社会力量建设并运营的体育场所。由专业建设运营商洛克公园打造的桥下空间,把“街区文化、休憩体育”功能复合植入。如今,这个24小时营业,基于苏州河中环桥下的空间,涉及苏州河、新泾港、哈密路所围约3.5公顷的篮球公园,常常人满为患。

苏州河中环桥下空间共有篮球场18个半场,包括室外6个、室内12个,还有4个专业足球场,占地将近4000平米。这个洋气的运动场,不仅设施齐全,而且服务很人性化。“工作日客流量在100人次左右,周末会达到200~300人次,是青少年运动锻炼的首选。同时,这里可以打篮球、踢足球,还有人来拍广告、拍MV。很适合打卡。”店长沈俊良告诉记者。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建设体育用地更是极度稀缺,桥下空间的再利用,营造了“处处可健身、天天能健身、人人享健身”的全民健身新理念,这也正与目前上海市正在加快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目标相契合。对此,众多球友纷纷给这里的桥下运动空间点赞,“家门口的健身房,唤醒了我们运动的热情”。

场地的设计新潮吸睛。球场的主题展现灵感来源于三种动物形象,火烈鸟、斑马和猎豹。丰富又清新的配色,使得中环桥下实现了从“灰色”到“亮色”的惊艳转身。一系列体育设施搭配浓浓的街头文化气息,显得活力十足、吸睛夺目。春日阳光下,一边是杨柳依依,另一边是市民们正挥洒着运动的汗水,偶尔马路上传来的阵阵汽鸣声,上海一直致力于打造更有温度的运动空间。

青少年篮球教练卢天一告诉记者:“学习篮球的同学非常多,都是从娃娃抓起,会和学校合作,将篮球运动进行校园推广,促进青少年篮球人才规模化成长,建立完整的后备人才梯队。如今,国家提出振兴‘三大球’,我作为一名篮球教练,将积极支持配合培育青少年篮球发展,让更多青少年喜欢上打篮球,培养、输送更多的后备苗子。”

  系列政策实现青少年和体育双向奔赴  

洛合体育董事长、洛克公园创始人戴富祺说:“青少年代表着朝气蓬勃,他们更加热爱篮球、足球、排球的运动项目,目前,在上海很难给予青少年足够的运动空间,不像我们小时候,弄堂里、大街小巷上处处可运动。利用城市的‘边角料’,相对便捷,也更实惠,还能挡风遮雨。”

青少年群众运动的基层人口数量虽然稳步增长,后备梯队建设水平有所提升,但如何做好青训,保障青少年后备人才的整体发展?对此,戴富祺表示:“目前,我们正在建造潜水和冲浪等青少年热爱的运动项目,让大家享受到更丰富、更优质的运动体验。同时,洛克公园与普陀区相关政府部门合作,着力于培养上海三人篮球后备青少年竞技人才,并建立了三人篮球俱乐部,希望能够培养出第二个姚明。”

利用城市的“金边银角”,提供专属于上海的运动新地标,上海正探索具有上海特色的青少年群众体育发展道路。其实,近年来,在政府和第三方运营机构的努力下,也取得了一定成绩。而这一点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十四五”体育产业规划中早有显现,上海体育学院经管学院院长李海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具有上海特色的‘新场景,新消费’理念,为青少年群众体育的发展创造得天独厚的机会。新场景就是摆脱了常规运动场所,比如,宝山的三邻桥、南翔的翔立方,都是经过改造成运动空间的新场景,都包含对屋顶和地下室的利用。在上海建设运动场馆,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新趋势。正是有了这些便民新场景,才能满足大众需求,让青少年养成健身的兴趣爱好。近年来,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有时间走出家门,建设新场地是必要的。”

李海认为,“目前,上海正在进一步打造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因此,城市健身人群和健身场地的数量,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利用‘不起眼’、不像运动场地的场地建设运动馆,这是一个很好的措施。这是新时代上海走向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一种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的必经之路。当然,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

利用城市高架桥下复合空间,促进青少年和体育运动的双向奔赴,这项举措得到一致好评。“场地的选取,首先要因地制宜。其次,要动员多方力量来参与做这个事情。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先有规划,再有建设,建设之后还需要管理和运营,只有这样才能打通全部环节,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说道,“目前,政府已经做了初步调查,全市已有3万多个试点场地,全市层面也形成引导性的措施。土地开发并不是随意的,我们鼓励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要统筹规划,同时,鼓动多元主体、多个部门参与,包括市场主体、政府部门、居委会或者所在地区的街道等,共同参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崔子润/文、图、视频剪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