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霓虹灯下的哨兵”到“特战尖兵”,上海各界纪念“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60周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今天是“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60周年纪念日,上海社会各界在“好八连”的母亲路南京路上隆重举办“新时代,永不褪色的旗帜——纪念‘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60周年”研讨会,“好八连”官兵和驻沪部队、社会各界代表共话“好八连”精神。在大家看来,“好八连”是南京路步行街的“闪亮名片”,更是上海城市的“红色名片”。从保卫上海、融入上海、到奉献上海,“好八连”精神代代传,新时代,它依然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 “南京路上的好八连”名扬海内外 ◆
阳春四月,春潮涌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热潮中,上海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警备区政治工作局、武警上海市总队政治工作部、中国人民解放军73181部队、黄浦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就“好八连”精神的新时代内涵展开研讨。
1963年4月25日,驻守上海的解放军某部三营八连,被国防部授予“南京路上好八连”荣誉称号,同年8月1日,毛泽东主席为连队写下著名诗篇《八连颂》。 命名60年来,“南京路上好八连”几度更换营区、几经任务转换、几番改革重塑,一贯保持了拒腐蚀永不沾、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实现从“霓虹哨兵”到“特战尖兵”的成功转型,全面建设不断取得新跨越,续写了新时代的新荣光。
“南京路上的好八连”名扬海内外,《霓虹灯下的哨兵》教育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好八连”现任指导员薄佳旺是一名90后,他表示,走进新时代,八连官兵同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验。“过去,党叫我们站马路,我们就站马路,抵制腐蚀诱惑;现在,党要我们练特战,我们就练特战,练就要练成能打胜仗的尖刀利刃。”八连官兵始终有一个共识:党指引的方向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党交给的任务一定万死不辞。
如今,一个个“微变化”,推动练兵备战步伐不断加速:战备车辆停在了楼前,官兵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检验车辆性能、检查战备物资;背囊里装进了盐巴、味精、净水丸等小物件,离实战更加贴近;无人智能侦察课目成为训练“新宠”,实现了从“苦身子”向“强脑子”的转变;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各军兵种相关书籍摆进了班排宿舍,联合作战理念深入人心。
◆ 赓续好传统阔步新征程 ◆
“一条南京路,军民情意深。全国“最美拥军人物”提名奖获得者、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云中居民区原党总支书记朱蕙娟,深情地回忆起和八连官兵共建结对40年里“军爱民民拥军”的故事。全国劳模陶依嘉从1982年起在南京路上开展为民服务,至今已经41年了。她当初成为一名志愿者,也是受到了“好八连”影响。“我们每月二十日都在南京路上开展义务为民服务活动,连队和我们一起都做到雷打不动的坚持!”
陶依嘉说,连队关心残疾人胡红根的事迹也深深感动了她,“当得知连队干部战士为胡红根募捐购买电动轮椅时,我们就主动参与,他的右手不能操作,而这种车需要右手操作,我们立即和厂方联系了,为他定做了一辆,我们把车送到他家,我们还会及时上门送上他急需的药。”
在这样的带动和熏陶下,周边144家单位近4000余名志愿者加入为民服务的行列,南京路也赢得“中华双拥第一街”的美誉。 “好八连”是上海城市的“红色名片”。 南京路女子民兵连的陈艾琳,也是南京东路街道团工委书记。她介绍,女子民兵连是2020年2月在南京东路街道辖区民兵队伍中抽组成立,首批共有50多名来自机关、区域化单位、“两新”企业、居民区等各行各业的女青年。“我们与好八连签署为民服务结对协议,每个月20日在南京路上开展插花、健康监测、修剪头发等为民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南京东路街道城市之心的地位优势,在铛铛车上甘当义务讲解员,讲述南京路红色故事和上海城市发展历史,讲述好八连为民服务的传统事迹。
“好八连的精神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未来,南京路女子民兵连将在理论宣讲、国防教育、兵役征集、法律宣讲等更多领域开展为民服务,进一步深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的时代内涵。”陈艾琳说道。
作为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志愿服务历史的学校,报童小学的学生们也深受“好八连”精神的熏陶和鼓舞,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好八连”精神,他们向全市青少年发出了倡议。
== 相关新闻 ==
致敬属于上海南京路的全民记忆
今天中午,“南京路上好八连”6位历任指导员应邀来到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系列纪念活动现场,与退役老将军、大学生代表、1000多位来自本市各区的优抚对象以及部分拥军优属志愿者一起,共同纪念“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60周年。
向好八连学习致敬,是属于全民的共情记忆。在市双拥办指导下,市拥军优属基金会于25日当天在南京路上举行多项向好八连致敬活动。新世界百货的大型电子屏上,一早就开始滚动播放主题短视频,令行人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驻足、观看。现场有一位家长还指着播放中的视频图像,对随行孩童认真地讲起了这支英雄连队的故事。
下午,在1949年就为解放上海的解放军官兵举行过电影招待的南京路上的大光明电影院,市拥军优属基金会此次又专门举行组织观看优秀经典电影致敬英雄连队专题活动,以此弘扬永不褪色的好八连精神。电影播放前,还特地先为应邀前来参加活动的老将军、大学生和优抚对象代表及部分拥军优属志愿者播放了时长13分钟的电影报告片《见证》。
这部报告片以微型纪录片的形式,用珍贵的历史镜头回顾展现了1959年7月23日《解放日报>发表的介绍“好八连”长篇通讯。用珍贵的历史镜头回顾再现了“好八连”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仰永不动摇,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永不懈怠,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不改变的光荣事迹。用珍贵的历史镜头回顾讲述了著名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的编剧及演出的历史故事。
多年来,市拥军优属基金会与好八连已经结下了悠久而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好八连与基金会黄浦区会一起长期在南京路上坚持便民服务文化共建等合作,与宝山、长宁等区会进行多项军民共建活动。近期,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又将实施多个社会化拥军项目,为好八连奉献上海人民的一片心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