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版“书画同源”,呈现熟悉又陌生的上海
2023-05-06 文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中国传统艺术中有“书画同源”之说,即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和作为文字艺术的书法本不分家,甚至是相得益彰的。现在,22位关注上海的摄影师携手22位扎根上海的作家,联手用他们的画面和文字演绎了一场现代版“书画同源”。作为市民文化节的一个重要内容,“上海相册”展览正在上海市群艺馆举行。图片和文字的交相辉映,向观众呈现了熟悉而陌生的上海。

 2020年《萌芽》杂志社和澎湃新闻合作推出了摄影+文学”的《上海相册》项目,主办方邀请摄影师提供他们拍摄的与上海相关的作品,同时邀请作家根据这些摄影作品进行“盲写”再次创作,最终以图文组合的形式呈现。此次在“上海相册”中展出的223张照片和22篇文字作品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

“作家张爱玲、王安忆等都是我们熟知的擅长上海叙事的作家,而这次我们将看到更多青年一代的写作者。上海青年一代作家长期对上海进行观察,他们扎根上海热爱上海,有很主动的书写意识。”策展人之一、《萌芽》杂志社副社长吕正说。记者了解到,过去,上海主题的摄影展很多,而写上海的文学作品更是不胜枚举,但是将两者结合起来,产生“化学反应”,为观众打开阅读城市的新视角,这还是第一次。

本次展览由“观景:都市空间”“回眸:旧影时光”“拾面:街头掠影”“印相:内心所向”四个版块构成。观众无需考虑先看图还是先看文,甚至不一定要从入场口进,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阅览,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构建自己心中的上海故事。比如可以跟着摄影师席子的系列老城厢影像,找寻上海人的童年记忆;也可以在作家吴越的文字中,感受如电影《花样年华》般的惆怅情绪;或是在陈旧的半导体收音机里,聆听时间的滴答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是《上海相册》展览要呈现出来的。 

为增加互动性,展览还预留了一组照片,邀请观展观众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参与创作。市群艺馆策展人陆寅兰告诉记者,文字向来是展览中比较难呈现的一块,相比较其它摄影展,文字作为影像的说明,是“配角”,一般人都是先看影像后看文字,而它们在这次展览中是“双主角”,文字本身就是作为一幅作品而存在。

据悉,此次展览将延续至5月14日。目前,《上海相册》项目第二季已经收官,第三季正在筹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