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恐龙展览“策展人”,上海自博馆推出“一平方米博物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如果有机会策划一个科普展,你会怎么做?今天上午,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启动“一平方米博物馆”品牌项目,首个尝试就是——打开一本《一平方米博物馆:搭建我的恐龙展》科普新书,沉浸式成为一场恐龙展的“策展人”。
以科普书为切入点打造“一平方米博物馆”
据自博馆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宋婉莉介绍,“一平方米博物馆”系列科普书是上海自然博物馆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推出的情境互动手工书,首期以“恐龙(了解消失的物种)、动物邻居(关注当下的物种)、城市生态(在城市化区域中保护生物多样性)”3个主题贯穿生态保护理念,帮助读者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和科学方法。
此系列科普书是以博物馆策展人为代入角色的互动科普书。在这套书中,读者将变身为博物馆策展人,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策划和制作自己的一平方米博物馆。《一平方米博物馆:搭建我的恐龙展》以“恐龙”为主题,通过“挖掘和复原一只恐龙”“搭建一场恐龙展览”两个任务,引导读者完成知识输入与场景构建。读者通过动手操作,将学到的主题知识展示出来,并与家人、朋友分享,从信息输入到输出巩固,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宋婉莉表示,上海自然博物馆将以“一平方米博物馆”系列科普书为切入点,打造“一平方米博物馆”品牌项目。该项目以“情境学习”为指导理论,以科普书为辅助材料,通过科普讲座、户外探索、儿童剧场、“未来策展人”创训营等系列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展开,引导参与者了解“一平方米博物馆”的概念及学习方法,策划并制作自己的一平方米博物馆。品牌将邀请行业内专业人员,通过“工作坊”研讨形式,对教育内涵进行拓展和延伸。
谈到“一平方米博物馆”的由来和意义,自博馆展教中心副主任唐先华表示,“一平方米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空间,更是一个学习空间、成长空间,可以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热爱。希望通过这一品牌,让更多的家庭深度连接博物馆教育资源。华东师法大学出版社副社长赵建军表示,希望通过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合作,将“一平方米博物馆”的概念传播得更深、更广。
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情境式兴趣”
围绕“一平方米博物馆”如何促进孩子的学习成长、如何运用策展思维拓宽博物馆教育的边界等问题,自博馆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部长刘哲、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江世亮、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鲍贤清等专家则在沙龙对谈环节,分别从博物馆教育、人才培养以及科普教育实践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鲍贤清表示,国际研究发现,到初中,青少年对于科学的兴趣会下降。3-7岁的孩子,对于恐龙、昆虫、火车等都特别感兴趣,这往往是一种情境兴趣。“在自博馆向孩子们体温,他们可能最感兴趣是恐龙。但如果在海洋馆、昆虫馆提问,他们回答的可能就是海洋生物、昆虫等。”鲍贤清表示,3—7岁的青少年在这个年纪最容易被激发情境兴趣,博物馆所能担当的角色,就是利用自身的资源来帮助孩子不断激发情境兴趣,再通过家长等长期培养下转换成个人兴趣。
提到“一平方米博物馆”的意义,他表示,博物馆还有个特点,就是能提供非常特殊的学习方式,即“自由选择的学习”,不同于学校、课本学习,带孩子到博物馆时,能让孩子遵循自己的兴趣自由地学习,“一平方米博物馆”则能将博物馆这样的功能更广泛化、更便捷化,可以随时随地激发孩子兴趣。几位专家也都认为,“一平方米博物馆”是一种寓教于乐、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科普讲座环节,上海科技馆自然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何鑫向大家介绍了自己三十年追逐恐龙之路,讲述自己如何被恐龙这一物种激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最终成长为专业恐龙“发烧友”的故事。
据悉,未来,上海自然博物馆还将围绕“一平方米博物馆”开展丰富有趣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双减”背景下的科学教育做出更多有益探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